• 大会现场1
  • ?精彩瞬间
  • 焦点图
  • 焦点图
  • 大会现场1
  • ?精彩瞬间
  • 焦点图
  • 焦点图

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全球CTO论坛成功举办

    9月12日,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全球 CTO 论坛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成功举办,论坛围绕清洁能源、储能技术、能源效率提升、智能电网等方面最新进展,分享探讨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详细]

绿色 持续 共生 向新——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FEC2023)顺利召开

    9月13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能源网主办,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能网讯咨询有限公司承办,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能源研... [详细]

开幕致辞
  • 史玉波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致开幕...
    未来能源大会为能源行业探索未来能源发展趋势提供了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大会通过组织论坛、分论坛等系列活动,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分享关于能源转型的观点与成果,旨在促进全球能源... [详细]
  • 乔俊杰 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
    金秋聚势,赋能未来,一场盛会如约而至,今天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在常州武进隆重举行,各位行业权威济济一堂,共享盛会。这既是对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肯定,同时也为常州未来能源发展的路径参谋... [详细]
  • 乔亦哲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当前,受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地缘政治格局加速演变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秩序和市场,能源领域正经历... [详细]
  • 李政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
    恰逢2023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江苏省科协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为会议顺利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主办方和大会组委会... [详细]
  • 孙正运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我谨代表中国能源研究会和大会主办方,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是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 [详细]
  • 冯丽雯 中国能源网董事长致开幕辞
    汇集广泛智慧,助力能源转型升级,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共谋绿色发展之路,很荣幸在中国能源研究会的领导和常州人民政府、江苏省工信厅的指导下,我们共同主办了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同时对江苏... [详细]
  • 院士论坛
  • 主持人: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
    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与双碳目标有重要关联的能源发展这个重要议题,它将对全球社会、环境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我个人之见,我们2030年之前的主旋律是现有技术的大规模工程应用,这是间接... [详细]
  • 周孝信: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
    首先给大家汇报一下绿电绿氢替代的一次能源结构。我们都知道要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首先要分析预测双碳目标下,未来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刚才说了,我认为这个趋势就是绿电替代+绿氢替代。... [详细]
  • 金之钧:中国实现碳中和一挑战与路径...
    近年来在中国实现碳中和路径方面的一些分析的非常粗浅的一些认识。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成立只有三年的时间,我们也是赶热闹,对碳达峰、碳中和这个热门的话题做了一些思考,很肤浅,供大家批判。... [详细]
  • 郭烈锦: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我们国家现在的现状是缺油少气乏铀,对外依存度过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能源安全形势堪忧,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的占比率比较低,连续可靠性比较差。不管是化石能源,还是过程性... [详细]
  • 赵天寿:面向碳中和的储能技术
    我个人认为储能将成为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碳中和时代。第二条是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不同的时长的规模化、高安全的储能技术。第三现在的储能技术仍然各有各的局限性,尚无法满足领域... [详细]
  • 崔屹:新能源新材料未来发展前景
    碳中和的重要行业可以分解为,电力电网是首要的,交通、工业、钢铁、水泥、化工农业有化肥、畜牧业,还有建筑这一块,可以分解成多个行业进行技术、政策以及各方面的考虑。但是到今天为止,还有... [详细]
  • 全球CTO论坛
  • 冯丽雯:开场致辞并主持论坛
    金秋九月、美丽龙城。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召开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今天下午的全球CTO论坛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和中国能源网主办,主题为“能源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旨在汇... [详细]
  • 叶凡:风电创新技术助力未来能源发展
    非常荣幸参加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我们是明阳智慧能源集团,主要是做新能源的开发、生产、制造,同时我们也会用新能源去推动这个世界更美好。 [详细]
  • 薄扬:能源转型助力化工行业实现气候...
    我叫薄扬,我在巴斯夫负责的是大中华区的运营与基地管理,首先我想感谢中国能源研究会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在今天做这个发言,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能源转型助力化工行业,实现气候中和当中所做的... [详细]
  • 晏成林:未来新能源发展方向
    今天我的题目是“未来新能源发展方向”,我是十年前从德国回到苏州大学,这个月初我从苏州大学到常州大学,向新能源之都奔赴。我这一二十年一直做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开发,我作为在这个领域的... [详细]
  • 冯志强:光伏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首先非常感谢组委会的邀请,很荣幸能跟大家在今天下午分享一下关于光伏行业的产业技术的情况。我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把行业的整体情况简单的汇报一下,因为时间关系我可能这一部分讲的快一... [详细]
  • 侯越:能源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大家好,我叫侯越,是理想汽车增程产品线的高级总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代表理想汽车跟大家交流理想汽车在“新能源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现状。 [详细]
  • 国际论坛
  • 主持人李若梅:
    未来能源大会国际论坛已举办两届,本届国际论坛首次在线下召开,围绕全球能源变革主题,聚焦技术、政策、激励三个方面内容。当前,国内国际谈论最多的是技术和政策,激励方面谈论得相对较少。好... [详细]
  • 致辞嘉宾闵亮:
    全球能源转型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同时也是我们的挑战之一,我们面临的问题它无处不在,包括气候变化的威胁,能源资源的匮乏,碳排放的增加,以及全球能源供应链的复杂性。这些挑战不仅仅威胁着... [详细]
  • 致辞嘉宾卞建华:
    首先祝贺大会成功的召开,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能够顺利的召开,我感到非常荣幸自己能够参加,也非常感谢闵亮教授给我们作的一个开场。接下来我主要关注的是一些比较广义一点的问题,尤其是电力部... [详细]
  • Vladimir Terzija:...
    首先我想向所有的参加的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的参会者表示祝贺,我个人非常抱歉没有办法亲自来现场参会。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数字化,朝向未来低碳经济的一场革命”。 [详细]
  • 陶光远:The Practice ...
    首先非常感谢大会主持人李若梅老师邀请我来作这个演讲。尊敬的周院士、黄会长,尊敬的朱总,尊敬的各位同行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智慧能源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我是来自中... [详细]
  • 沈诗然:The Social Fo...
    非常感谢李若梅老师邀请我,也感谢组织方,把大家召集一起,就像李若梅老师介绍的,我跟其他的演讲人不太一样,我的背景主要是社会科学,所以我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能源转型成功的社会基础”。 [详细]
  • Paulo Esmeraldo:A...
    我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加今天这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我会讲一讲能源领域、输电领域的新技术,我们今天也谈到了很多巴西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些讨论话题,当然中国在很多方面还是非常领先的,我们也一直... [详细]
  • Carsten Ahrens:Ne...
    我的论文、我的发言主要讲的是光伏PV,未来的PV,如果不去考虑这个循环经济的话,PV的作用是不是仅仅就是循环利用呢?它是一个很小众的问题,但是已经越来越得到了现实的体会。 [详细]
  • 封善斋: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赋能...
    实际上在今天上午我们的崔屹院士提到了我们可再生能源里面的未来的技术里面九项就提到了我们数字化赋能技术,实际上我今天的主题就是围绕着这一块儿。我的主题分为三个部分,最主要的集中在第二... [详细]
  • Nadia Alqassab:Gl...
    我叫做Nadia Alqassab,我是一位BIBF的高级讲师,我现在主要讲的是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我主要关注的是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以及可持续和气候风险的相关认证问题。我今天要讲... [详细]
  • 专题论坛1:碳中和产业合作论坛
  • 主持人张葵叶: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是一项宏伟远大的战略目标,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涵盖领域广、包含产业多、时间跨度长、涉及主体多等特... [详细]
  • 致辞嘉宾黄少中: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环节的碳中和产业合作论坛,与各位专家同仁共商利用碳中和产业合作,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之策。在此我谨代表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对大会以及论坛... [详细]
  • 致辞嘉宾孙益锋: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专题论坛。在此,我谨代表武进区委、区政府向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武进各项... [详细]
  • 王培红:双碳背景下能源与产业...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参加未来能源大会,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向大家汇报“双碳背景下能源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介绍这样几个部分,开头就想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碳中和... [详细]
  • 王晓明:未来能源与绿色低碳产...
    我的发言题目是“未来能源与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趋势”。这个题目有点长,但是关健词还是落到产业上。前段时间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的时候,也提到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 [详细]
  • 吴鸿亮:基于生态视角的碳中和...
    非常高兴今天第一次来到常州,跟大家探讨一下“基于生态视角的碳中和和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设计”。商业模式是当前很热门的一个话题,内涵也是非常丰富,我们常常说商业模式往... [详细]
  • 陈臻:“源网荷储”一体化合作...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的探讨,合作模式的探讨。可能有点呼应吴总关于商业模式的分享。 [详细]
  • 孙海营: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能耗...
    很荣幸能够代表瑞杰历信行来参加本次大会。首先做一个背景的介绍,瑞杰历信行是受英国皇家测试师协会规管的一家测试师事务所,自1997年进入中国大陆以来,一直是为房地... [详细]
  • 冉泽:通往净零的路径:创新势...
    今天汇报的题目是EDF之前做的一个研究,通往净零的路径,创新势在必行。大的背景就不说了,目前我们离1.5度的目标,2度的目标,差距很大。 [详细]
  • 王瑞: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国际E...
    非常荣幸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来跟大家交流这样一个题目。之前我给大会报的题目是“全球碳中和趋势下形成绿色贸易壁垒”,后来我把题目换了一下,主要考虑到两个原因,第一... [详细]
  • 薛雨军:工业场景中大规模绿氢...
    大家好,我来自落基山,我汇报的主题是工业场景中大规模绿氢应用模式的研究。我们这次的分享主要是四个部分,上面四块,一个是绿氢与工业低碳转型,绿氢应用经济性,集群化... [详细]
  • 专题论坛2: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论坛
  • 主持人杨富强:
    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在清洁能源发展当中技术创新又是不断推进清洁能源发展最主要的动力。现在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非常快,它的发展速度也震惊了整个世界,对于... [详细]
  • 致辞嘉宾段洁仪: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这些都是我们通往未来能源道路上明确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 [详细]
  • 致辞嘉宾朱慧峰:
    春华秋实秋风送爽,很荣幸能参加今天在常州武进区举办的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论坛,在此我代表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 [详细]
  • 许瑞林:光伏电——具有发展前...
    很高兴应邀参加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光伏电—具有发展前景的未来能源》。 [详细]
  • 魏丽东:光储充放技术在城市能...
    非常荣幸能够来大会做汇报,因为尚总特殊原因其他会议冲突,今天由我来代他做主题汇报。我这个汇报的主题叫《光储充放技术在城市能源供应和存储方面的创新应用》。大致分为... [详细]
  • 万鹏:通过数字智能技术,助力...
    我是来自海克斯康能源行业分院的万鹏,今天我介绍的主题是《通过数字智能技术,助力清洁能源行业加速发展》。 [详细]
  • 计翔:新形态下的“土地+光伏...
    非常荣幸,首先感谢主办方,我来自通威新能源设计四川有限公司,今天的演讲主题是新形态下的“土地+光伏”,首先我们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新形态”,后面再讲一下什么是“土... [详细]
  • 谢滨欢:锌基液流电池——低成...
    非常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些关于清洁能源技术的分享,我是来自维景储能的谢滨欢,是在上海做锌基液流智能制造的一家企业。说到清洁能源不得不提到双碳目标,双碳目标大家都... [详细]
  • 张振新:双良绿色低碳清洁能源...
    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双良绿色低碳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前面的专家也有讲到光伏和储能的技术,我们双良的绿色低碳解决方案,我的理解是两个层面: [详细]
  • 张保松:发挥“双源”技术优势...
    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我来自戚墅堰所瑞泰装备公司,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发挥“双源”技术优势,打造高品质风电齿轮箱... [详细]
  • 杨森森:地面光储系统创新方向...
    我们的主题是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所以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阳光电源对于技术创新地面光伏系统的创新方向的探讨和内容。 [详细]
  • 专题论坛3:氢能技术与应用发展论坛
  • 主持人:徐文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与会嘉宾:大家上午好!我们氢能技术与应用发展论坛,今天上午的活动马上就开始。首先对大家莅临本次的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欢迎!我是本次... [详细]
  • 徐俊:开场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氢能技术与应用发展专题论坛,在此我谨代表武进区人民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 [详细]
  • 牛明:常州氢湾推介
    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各位专家上午好,刚才徐常委已经把常州市的一些情况包括常州新能源的情况,包括常州氢湾的情况跟各位做了简单的概述,下面我给各位详细点把常州武进包... [详细]
  • 王刚:中国氢能燃料电池标准现...
    尊敬的徐书记、牛局长,各位老师、同仁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的标准化的现状。我将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做一下详细的介绍。第一是2021年... [详细]
  • 段东平:光解水制氢才是绿氢发...
    刚才说人没有氧活不了,没有氢活不好,我再加两句,没有水,生不下来,没有阳光活不下去。就是想提前给我的演讲命题做个宣传。我的命题今年6月份第一次在青海的格尔木,第... [详细]
  • 赵荣博:氢燃料核心零部件的机...
    各位领导:大家好!刚才也听到了我们行业内的各种大咖从制氢包括后期的新的标准的应用制定方面的分享。我这边针对我们现在氢燃料电池电堆的核心关键零部件的机遇和挑战做一... [详细]
  • 韦虹:面向碳中和的吉利氢能动...
    各位领导以及行业专家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吉利汽车动力研究院的韦虹,很高兴参加本次峰会。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未来发展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今天看到了各个政府部... [详细]
  • 詹伟祥:氢能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我今天跟大家说一下就是在新能源重塑全球能源格局里面,我们怎么占到这个变化的先机。大家一直都在提氢气的成本,那么这个成本我们可以看一下,比如说光伏、风力在投资量它... [详细]
  • 于永堂:卡特彼勒纯氢与掺氢燃...
    谢谢。我首先介绍一下我们讲的纯氢内燃机发电,刚才韦总讲的是运输汽车方面的,我们讲的是静止发电机方面的。首先我们卡特彼勒可能知道比较多的就是一个挖掘机,实际上卡特... [详细]
  • 宋鹏飞:对天然气企业发展氢能...
    尊敬的各位企业家,领导和专家,我给各位汇报一下我们对天然气企业发展氢能的思考。传统的油气企业对于能源转型既能感受到真真实实的挑战,也能看到未来融合发展的机遇。对... [详细]
  • 专题论坛4:绿色金融与可持续投资论坛
  • 主持人:冯江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加入未来能源大会专题论坛4--绿色金融与可持续投资论坛,本论坛邀请了很多业界领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 [详细]
  • 孙益锋:开场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绿色金融与可持续投资专题论坛,我谨代表武进区委区政府向出席今天专题论坛的各位领导、专... [详细]
  • 肖梦竺:全球终端使用部门转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感谢中国能源网、常州市武进区的邀请,非常荣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可再生能源署对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的一些最新分析。我今... [详细]
  • 张晓蕊:能源金融与可持续投资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普华永道针对可持续投资一些比较粗浅的想法和见解。在接下来的20分钟,我就先给大家重点讲一... [详细]
  • 董善宁:提升绿色金融助力绿色...
    谢谢主持人的介绍,各位专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这个论坛,刚刚晓蕊从宏观和国内外做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介绍。我从银行实操的角度谈一下银行作为一类金融机构是怎... [详细]
  • 董丽:以绿色金融服务高质量发...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银行界的同仁们: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光大银行以绿色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详细]
  • 王钦成:绿色金融赋能绿色发展
    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参加今天的绿色金融的分论坛,回到整个常州的未来能源大会的主题,我刚才看一下我们活动的安排,在目前的形势... [详细]
  • 查浩:电改背景下资本市场助力...
    各位投资人、各位银行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申万宏源证券查浩,今天参加这个论坛,一个是很荣幸,再一个我发现挺有意思,今天前面几位演讲嘉宾都是银行背景,资本市场证... [详细]
  • 专题论坛5: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论坛
  • 主持人:王晓东
    在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双重驱动下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深度融合,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迅速发展,新业态持续涌现,对能源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地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在这里... [详细]
  • 致辞嘉宾 朱慧峰:
    叠翠流金,硕果累累,今天很荣幸参加在常州武进区举办的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论坛,在此我代表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会... [详细]
  • 孙艺新:未来能源电力数字化发...
    关于未来能源的畅想,在过去的论坛,前几次论坛当中我也有所分享,这次我们把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化的转型和未来能源作为一个深度的耦合和畅想,我在想关键点在哪?如何来把... [详细]
  • 舒震寰:发展数字能源产业,推...
    很高兴在来到未来能源大会,我代表华为分享一下双碳背景下华为数字能源的理解和判断,以及我们在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未来人类的文明会走向一个三大自由:一是... [详细]
  • 翟宇博:智慧能源网,助力数字...
    我是来自能链集团的翟宇博,今天非常开心在常州和大家一起来在未来能源大会上作一些我们相关的应用实践分享。关注于能源数字化我接下来想结合我们的一些业务实践,跟大家来... [详细]
  • 吕志勇:助力双碳计划、实现可...
    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以企业定位分享的对于市场的理解,包括在过程中关于能、关于碳项目的实践,我把重点内容放在这部分。首先,从双碳背景来看,做整... [详细]
  • 吴丹:“智能与低碳”,企业可...
    远光能源互联网是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我们公司从成立到现在这些年当中围绕着电力市场改革还有综合能源低碳,以及虚拟电厂这方面持续做一些实践,这个实践简单说... [详细]
  • 郭雪梅:智慧能源双碳平台助力...
    我是仪能科技的创始人郭雪梅,作为多年深耕在能源数字化的创新型企业,我在公司的繁忙的业务管理跟忙碌的开拓市场当中受邀前来参加这次未来能源大会,这么多天我一直在认真... [详细]
  • 田新立:区块链技术与能源数字...
    首先我的议题是《区块链与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区块链技术在2019年的时候习总书记就列为自主创新的突破点,是未来新的基础设施之一。所以大的部分我就不作介绍了,区块... [详细]
  • 专题论坛6:城市能源与智慧交通创新论坛
  • 主持人:王晓明
    各位嘉宾,欢迎参加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专题六的的城市能源与智慧交通创新论坛,本次论坛专家学者们将以构建可持续的城市生态,推进交通与能源的融合发展,在这样一个大的话... [详细]
  • 致辞嘉宾 吕海峰:
    非常感谢中国能源网的邀请,有机会来到美丽的常州市参会学习,我代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可持续城市专业委员会,对本届未来能源大会暨本场主题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我... [详细]
  • 致辞嘉宾 张征宇:
    本次专题论坛将围绕构建可持续城市生态,推进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最新的理念展开研讨,共同探讨智能电网、智慧交通等一系列话题,为探索城市能源管理与智慧交通深度融合发展... [详细]
  • 刘小诗:新型交通能源设施多方...
    大家下午好!我上周参加了慕尼黑车展,德国总理在会上发言,说德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德国政府将出1100亿欧元支持德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其中有550亿欧元是指出... [详细]
  • 郑隽一:充电市场研究
    昨天在北京开会,国家发改委对整个充电市场包括价格,可能今年有些城市有些回升。分享两个数据,第一个,星星充电整个平台上面,今年一月份新增用户数41万,上个月新增用... [详细]
  • 邓忠远:新能源汽车“城市出行...
    我是来自蓝谷能源的邓忠远,今天在这里诚惶诚恐,但是也非常荣幸,我作为一个新的武进人,最近几年是在北京工作,所以说今天回到武进这边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和分享,非常非常... [详细]
  • 唐艳红:数字出行助力城市交通...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滴滴发展研究院的唐艳红,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第一次有机会来到龙城常州。刚才前面的几位领导聊到的时候都讲到,其实大家聊的主题... [详细]
  • 姚娟:交通运输领域”双碳“目...
    我是来自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的姚娟。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是构建可持续的城市生态,其实在这之前李会长已经从宏观的视角,给我们如何加速公平、智慧和绿... [详细]
  • 高端对话


    今天对话嘉宾一共有五位,
     
    第一位是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
     
    第二位是国际燃气联盟主席李雅兰
     
    第三位是施耐德电气副总裁王洁
     
    第四位是CARBON10B 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Ulf Henning Richter
     
    第五位是西盟斯律师行能源资源及基础设施业务主管合伙人David Blumental。

     
     
    主持人孙贤胜: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接下来继续主持高端对话环节。这个环节的主题是从传统到未来,共识与行动。本次高端对话的目标是对各种能源相关问题建立共识,探讨专项未来能源的途径,并促进行动计划的制定。我们邀请了能源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以多样化的观点和经验,来讨论这个重要的话题。大家知道,在能源行业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三个不可能三角,要兼顾能源安全又要考虑经济可行还要绿色低碳高效可持续。在二十大会议上也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能源工业体系。今天我们就有关问题大家开展一些讨论。

    第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朱总,朱总过去一直从事金融高管工作,对政策方面研究比较深,我想问的问题是全球能源转型目前有哪些挑战?刚才您在世界地图上也讲了一些,新能源快速发展需要重点突破哪些障碍?您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朱云来:在发电、储电、输电、用电整体系统里面来讲,有挑战的还是储电,在大家传统的思维里面,传统的火电不需要储电,现在要大规模地建立储电,储电的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其实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形成一个共识,储电已经可行。整个系统的替换,如果它分解为二十年,一年走一小步,这样的话就是十万亿的规模,很合适,特别是现在经济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至少它直接的作用,是建设一个安全绿色的未来地球环境,我觉得这个就是最重要的。

    孙贤胜:朱总认为储能确实是这样,今后新能源上了以后,特别是高比例以后,它的间歇性的问题出来,如何保证能源安全供应,使得大家不间断的使用电能。

    孙贤胜问李雅兰:您认为理想的未来能源体系应该是什么样的?二十大上也讲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工业能源体系,天然气在未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李雅兰:我觉得天然气在未来能源转型当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理由很简单,第一,在化石能源中,天然气是最清洁的能源,低碳、灵活;第二,天然气资源丰富,在全球现有的储量可以用到至少两百年以上;第三,全球天然气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从资源到运输到储存,尤其是它庞大的储存体系,今年7月份的时候,在加拿大召开了世界液化天然气大会,在会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卡塔尔等众多的油气公司均表示加大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我们看到到2025年以后,天然气量足价低的情况就会出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走向未来的新能源体系过程当中,必然要伴随着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在这个过程中,天然气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孙贤胜:非常感谢李总。欧盟现在把天然气和核能已经划入到清洁能源的范畴之内,确实在未来天然气在整个能源转型过程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雅兰总是我们国家在天然气行业IGU里面的第一位主席,也是把天然气的重要性讲的非常好。
     
    孙贤胜问施耐德公司的王洁:作为专注能源管理和自动化管控领域的公司代表,您认为在用能端应该如何发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如何赋能这个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王洁:施耐德电气始终认为电气化+数字化就能够支持企业,或者社会的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国际能源署指出,现在电气化的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全球平均在20%多,到2030年要到27%~30%左右,中国相对来讲还是比较高的,中国电动汽车用得比较多。我们在讲电气化通过数字化的赋能,速度是可以加快的。数字化来讲无论是在数据中心,还是在工厂、基础设施、微网、楼宇,平均通过现有的创新技术,可以降低15%~30%的碳排放,提升效率,数字化不仅在提升效率、降低排放,同时也为整个电网的安全、柔性、智能、灵活这些关键词,都可以做出很多的贡献。
     
    孙贤胜:谢谢王总。数字化、电气化加上智能化,现在电动汽车真是不得了,速度非常快。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深入了。
     
    孙贤胜问Ulf Henning Richter先生:您的企业一直在关注CCUS。但是对于这个CCUS的商业化和工业化其实它是有一个巨大的问题的,就是成本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控制这个成本呢?能不能简单评论一下?


    Ulf Henning Richter:CCUS最关键的问题,首先要看企业是不是做好了采用这种技术的决定,因为这些投资都是长期的投资,它可能涉及好几代的时间。在全球我们要达到一种共识,什么是消除碳的正确路径,什么是碳交易的未来模式,而且是在全球的规模上进行碳排放交易。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供应链应当是全球的,德国企业70%~80%的产品是出口到中国和亚洲,如果欧洲采取了某种解决方式,中国选择另外一种解决方案,我想在全球就没有办法形成合力。我们也关注一些新兴的技术,比如说直接的碳捕捉,这些技术应当要把它在那些能源较便宜的国家来落地,但是现在在冰岛这样的国家已经落地了,但是冰岛并不需要这么多的技术,因为冰岛本身碳排放量就很少,也没有便宜的能源。所以我想现在可能要构建全球的排放交易体系,但是目前这个想法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孙贤胜:感谢您的发言,特别是涉及到CCUS,这个是涉及到非常困难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要考虑地区,考虑管理,所以确实需要各方需要形成合力。

    孙贤胜问David Blumental:您是法律人和专业人士,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背景当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问题,我们很多问题还涉及到法律。我们想了解您如何看待碳中和和碳税,对这样的问题您有哪些主要的想法和回应?


     
    David Blumental:大家好,谢谢孙主任,谢谢诸位,我作为非诉讼律师,主要协助企业、政府部门去落实举措。我们现在能源转型的方向逐步明朗了,哪些项目呢?光伏、风电,包括碳税的问题,政府、企业、舆论当中都在进行讨论,慢慢形成一个共识。在项目当中,尽管这些是新能源,但是我们采用的项目架构,包括融资方法,包括开发的模式、合同框架,其实是借用传统能源的形式,所谓的资本市场的债券、股权融资形式。现在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协助这些融资方、政府部门,其他参加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达到一个共识,了解新能源跟传统能源的区别在哪里,怎么样去用这些模式完成这些项目,能够达到这些目标,这是我们现在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中也涉及到碳中和的一部分,所谓的ESG、环保、治理、社会关系这些。

    孙贤胜:非常感谢,由于时间关系,其实有很多问题都想深入讨论,但这个时间已经晚了,我们就把问题压缩,最后请五位专家每人用一两句话,对能源转型未来的发展,无论是提出建议也好,结论也好,期望也好,每人用一两句话。先从朱总开始。
     
    朱云来:刚才说了,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个基本可行性的认定,我们应该迅速组织论证,从二十年建立一个全新的光电系统,分解为一年,我刚才说的一年大概十万亿的水平,现在就开始做,长远的重大决策的风险是相对小的,因为是分步执行,有什么问题在这个中间可以修正,方向越清楚技术进步越快,这样可以有一个清晰的总体方向,论证以后可以开始实施,这样往前推进,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步。
     
    孙贤胜:谢谢朱总,朱总这个想法提出来以后,在座的可能有院校研究机构,如果能够把刚才朱总说的这个细化,估计下一步再申报个院士问题不大,我觉得思路很好。
     
    下面请雅兰总。
     
    李雅兰:谢谢,我对未来能源转型还是充满信心的,就像这一个论坛的主题叫共识和行动,我觉得全球除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之外,大家对能源转型是有共识的,共识是我们采取行动的一个基础,但同时我也觉得大家还是要有耐心,因为确实从传统能源到未来的能源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天然气一定会起到一个稳定气和调节气的作用,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长期的伙伴,谢谢。
     
    孙贤胜:谢谢李总,我们相信天然气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面请王总。
     
    王洁:我就简单的说,从企业的角度,无论从用能侧、从新型电力系统来讲,源网荷储都是很复杂的体系,搭建生态圈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对未来,无论是数字化,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有政府,对人才的培养也是应该增加力度的,因为前两天我们刚跟武进签了一个合作培养低碳人才的协议。
     
    孙贤胜:好,关键词,生态圈、人才。
     
    下面请Ulf Henning Richter。
     
    Ulf Henning Richter:我简单总结一下,我想碳还是要商品化,虽然目前工作刚刚启动,我们要整个碳的交易系统实现数字化,把碳变成一种投资产品,企业可以直接投资CCUS,二氧化碳清除技术,投资资本、资产管理公司、政府,你给他足够的激励,钱就能流入这个行业,目前来说还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很努力来做,但是缺乏全球共识,我完全赞同之前专家的意见,需要一个全球共识,因为气候变化是全球层面的挑战。
     
    孙贤胜:他讲的这个归纳几个词,一个就是全球共识,还讲了一个努力工作。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有请David Blumental。
     
    David Blumental:感谢,非常同意前面几位,也同意刚才李总所讲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家需要耐心,需要保持共识,要多理解、多沟通。
     
    孙贤胜:谢谢,David中文讲的这么好,已经高度概括了,我就不啰嗦了。很多专家都是很资深的,但由于时间原因不能更多的讨论,我建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精彩的问答表示感谢!

    对话环节: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技术、政策和激励措施
     

    下面是对话环节,我们请了凌院士和周院士,还有碳中和中心的主席黄少中,请你们三个人来回答我的问题。我实际上原来选了七个问题,他们中间能够回答五个到六个就可以了。

    这个就像国际会议里面很有意思的,就是说像这种对话往往都放在最前面,是因为什么呢?就是这些高层的人,后来我问他们的,我都找的是主席们,我前些日子在美国刚弄完,他说这个好弄,这个不需要我准备PPT,我想什么就说什么,又省时间,然后效果也不错。这个就是不同的观念。我希望你们几位名人们,能够每个问题不超过五分钟,而且要表现的与众不同,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要是大家都背了很多遍了就别说了。

    下面第一个问题,我的问题很简单,我们老说能源转型,现在能源转型他的技术难题在哪儿?我以前管电力,我管了很多年,每个人都说每个项目我是世界第一,我是世界领先。过了这么多年了,我们想知道的是问题在哪儿,而不是我多么先进。那么你们的专家要建议啊,您建议必然是什么趋势?或者是什么途径往这里走呢?那么目前能源转型需要怎么做呢?周孝信院士,请您回答。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说的是能源转型的问题,能源转型对我们国家和对全世界来说,大家的目标应该说还是一致的。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我们国家能源转型目标就是要满足人民对能源的需求、电力的需求,同时要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之下,我们国家对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转变为一个以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但是这个路径是不完全一样,所以你说的这个技术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我今天就谈谈我个人的理解,其实上午我在我那个报告里面已经说了,我的想法就是我们现在处在这样一个能源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的途径是什么呢?就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让我们的国家能源供应从化石能源变成清洁能源为主的目标。

    具体的路径就是所谓的绿电替代+绿氢替代,就是这么一个路径,这个路径实际上所谓绿电替代就是大家已经在做的事情,就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先立后破,我们现在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之下,我们逐步的退出相当一部分的化石能源,这就是我们主要的路径。

    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如果说我们还要进一步的话,那么我们就要把一些不能用电的一些需求,我们用绿氢来代替,用地热来代替等等,但是前面一个是为主的,后一个是为辅的。总的目标就是说我们将来到206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就是一个最起码基本上能够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80%以上。

    这样一个路径的话有哪些技术呢?我给它大概粗列了一下,可能说的不一定完整。第一个就是氢能的问题,氢能进入我们的一次能源消费也变成了所谓了一次氢能。氢能原来不认为是一种能源,现在承认它是一种能源,但是不好说是一次能源,但是我的看法它是一次能源,不一定对。

    它从技术上来说,绿色氢能的生产、储运、利用各个方面的技术,确实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来逐步的完善,同时它的价格也要逐步的降低。这样的话,将来才能替代一些非化石能源的利用,包括在电力方面的利用。这是第一个技术。

    第二个就是二氧化碳这个问题,二氧化碳的捕集确实是一个办法,包括它的储运,包括它的埋藏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我觉得到目前为止,真正我要这么大规模的用于我们的电力系统的话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要做很多的技术分析。因为我们这个二氧化碳的量是非常大的,不是说是一两亿吨,而是几十亿吨的量,所以处理的话确实有相当大的难度,一个是价格问题,一个是技术上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但是毕竟在很多地方还是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技术。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就是说我们国家现在大量的发展光伏和风电,特别是最近的沙、戈、荒,沙滩、戈壁滩、荒滩,大幅度的发展光电,当然这个光电要和煤电配合,包括输送,这个确实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的个人看法就是说像这样一些地方,包括甘肃、内蒙、新疆、青海这些地方大规模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确实是我们国家的资源是具备的,没问题的,我们的技术到目前为止也是具备的。从经济性来说,它应该也是问题不大的,但是问题就是说如果这么大量的电力西电东送,那么我们会受到很多的制约,也就是所谓的走廊的限制和其他一些技术的优势的限制。毕竟这个我们到目前为止西电东输的量还不是很大。

    因此我们想了一个问题,能不能就地生产绿电的同时,我们就生产包括制氢,包括氢的衍生产品,比如耦合二氧化碳的结合,毕竟这个也有煤电,也有气电,二氧化碳和煤结合,来生产甲烷、甲醇,不需要的话就和空气中的氮气形成氨。这样就可以形成什么呢?形成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西能东输的概念,就是绿色的西能东输,这些绿色的电力加上绿色的化工产品,包括氢,包括刚才说的这几种,然后就是往东部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但是这个也牵扯到很多的技术问题,包括氢气输送的问题,管道的输送,会不会带来一些后果,当然现在我们国内很多单位也都在研究,就是怎么输送。所以这个我想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第四个是储能,今天我们上午的会也谈了很多的储能,但是我想现在非常重要的是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风电光伏比例的增加,它的一些灵活性的需求,包括刚才讲的这个韧性的要求,应对一些极端气候条件带来一些不确定性,需要的储能就不是我仅能应付一天或者是两三天之内的储能循环,而是要针对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两个月,甚至跨季节的循环,这样的话我就需要一个所谓的长期储能了。这个长期储能目前来看,上午有报告讲了液流电池储能,它也是一种,但是我更愿意推荐的还是储存绿色燃料,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些绿色燃料,这样的话就可以大反对的应对新能源的不确定性。这个也是一个储能技术。

    第五个是我觉得是非电利用,非电利用包括地热的利用,包括各种涉及热方面的一些储能利用。这个里面我觉得我们国家似乎推广的力度还不是很够,比如说热泵,有的国家推广节能或者是非化石能源利用的话他推两个东西,第一个是节能他推广LED灯,第二个是推广热泵,我们国家这方面好像还没有做大力的推广,LED灯可能推广的不错了,但是热泵还没有推。最近我看了几个地方,我觉得还是非常非常好的,就是非电利用方面,这个是浅层地热拿来做供热,这个推广的还是不错的。

    这个是第几个了?

    第七个就是综合能源系统的问题,我们要在源端建立综合能源系统,我们在终端消费业建立综合能源系统,这个和数字化、智能化配合起来以后,它就会在很多性能上给我们的电力系统,包括提高用户的供电的可靠性和人性,非常重要。

    第八个就是数字化、智能化,智慧能源,这个不多说了。

    第九个就是能源电力市场,这个讲的就是实际上我们搞电的人也认为电力市场里面也有技术,但是实际上它除了技术以外还有一些政策相关的问题。

    第十个就是包括一些装备,包括一些芯片,包括我们的电力电子的器件和装置。我觉得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我觉得毕竟我们也参照过有关的单位,现在我们主要的还是用国外的,所以这个也非常重要。

    这是这十项技术,不一定对。谢谢!

    李若梅:谢谢,真的想跟大家分享,他一共讲了8分钟。

    下一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给我印象最深的,他当了原来神华、后来国能的总经理,后来又是山东省副省长,现在是山东省科协主席,所以我要问他的问题有两个,先问您第一个,能源转型的推动包括哪些路径?政府的政策和市场机制这个影响有多大?您回答点社会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原来你给我留的不是这个问题,不过你既然问了我就回答。

    李若梅:我问的是韧性问题,我没有写字,我问的问题是留给其他人的,那重新来吧,那黄主席先回答吧。

    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市场,还有这些机制有什么影响?您先回答哪一个问题?是路径问题,还是三角问题?

    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黄少中:先回答三角问题。

    李若梅:我再把三角问题说一下,请大家原谅,如何解决能源三角的问题?就是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清洁性,这个很重要,有的人就说三角不可能,有人说你不三角怎么办?永远做不到,什么都干不了,我们这个黄主席他有他自己的观点,大家都可以听一听,然后思考一下。

    黄少中:谢谢主持人若梅,也是我的同事,按照会议的安排,给我安排的题目是能源不可能三角的问题。这个题目我去年的5月份,曾经在媒体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当时叫《辩证的看待和有效解决能源的不可能三角问题》,今天时间有限,我就利用这么一个很短暂的时间,把我的一些主要看法和一些观点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所谓的不可能三角问题,最早是源于金融界,金融界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和说法就是不可能三角,就是既要、又要、还要是很难做到的。再后来又辗转到了能源,也引用了这样的概念,也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意思是什么呢?现在大家提的比较多的是清洁低碳,要安全充裕,或者安全保证,还有经济高效。在前不久中央深改会里头,对新型电力系统也有那么五句话,把刚才说的那几个意思都说了一下,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就是要构建什么系统呢,叫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智能灵活,这里头就包含了我们现在谈到的能源所谓的不可能三角,既要清洁低碳,又要经济可及、价格低廉,又要安全保障,它应该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多重目标。我当时写这篇文章的意思,也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就是说在能源领域,尤其是要实现双碳目标也好,能源转型也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也好,它是肯定存在能源不可能三角的问题,可能要伴随很长的一个过程,因为双碳目标是3060,很长,构建能源体系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都是一个漫长的艰巨的过程,能源不可能三角问题我认为它是长期伴随着长期的过程。

    第二个就是要辩证的看,就是说这个能源不可能三角,实质上三者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立,或者割裂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互相可以转化的,比如说清洁低碳,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清洁低碳要更清洁,要减碳减排,肯定成本就要上去,要保证安全,肯定是要充裕,也要大量的投资,就不经济了,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三者的关系不是完全孤立的、独立的、割裂的,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这是一个看法。

    第三个观点就是能源不可能三角,一般人认为既要、又要、还要,那怎么可能呢,不可能,但是我的观点它是可能的,或者是有解的,并不是无解的,要怎么解呢?有这么几个思路,或者一些措施,就是我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还是有所侧重的,如果我们理解为它是一个能源不可能三角,原来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话,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会有所倾斜,比如说去年出现过某些地区,或者某个时段大面积缺电的情况下,肯定是要优先保证能源的安全供应,这个边可能就会高一些、大一些,别的可能就是稍微有所舍弃。如果说清洁低碳,清洁低碳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价格低廉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安全保供、安全稳定供应是一个底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综观我们的能源发展史来看,我们国家在前期相当长的时间更多的是保证供应,保证价格低廉,清洁低碳说的不是那么重,随着现在双碳目标的实施,随着我们对国际社会的一种承诺,清洁低碳肯定是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这种关系下,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兼顾好不同的发展目标来解决。

    具体的解决措施还是要综合施策,刚才说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木,另外就是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效地来解决这些问题,这里的内容很多了,包括储能的发展,包括虚拟电厂,包括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等等,这些耦合在一块共同作用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政府要发挥政策引领、顶层设计、制定和完善一些政策,包括很重要的价格政策等等,来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引导这个市场。市场要更有效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更好的健全和完善我们的市场机制,让这个价格起到最灵敏、最有效的作用,综合采取政府和市场两手共同发力的措施,共同来综合施策,这个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我就说这些,谢谢。

    李若梅:谢谢您,由于凌文院士他的日程非常紧张,您就一气回答两个问题,还有十分钟他就走了,一个是如何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对能源供给的影响,就是刚才卞建华说的那个韧性问题,第二个问题因为您也是全球国际人物,国际领袖,我再问问能源转型对全球能源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方面国际合作有哪些有效可行的路径?

    凌文:谢谢若梅,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交流,韧性这个词今年尤其得时髦,我们也记得当时总理在回答记者问的时候,也专门讲到中国经济的韧性,能源系统韧性我觉得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刚才大家讲到了,要安全,要清洁,要经济,刚才两位专家都讲的比较多了,我不多啰嗦,我要强调的韧性是什么呢?这个韧性是正常运行的系统在突发偶然的外部干预、外部突变的情况下,怎么能保持它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这里面就是一个系统的损害,外部突变,特别是像这种极端的自然灾害、战争出现的时候,它能够保持基本的功能,这个我们把它叫做韧性,这个韧性就非常重要,这里面大致上来说,有这么几件事。

    一个就是突发状态下,你的一个基本响应,比如说前年我们国家能源局,我个人一点都没有想到,在多少年没有拉闸限电的情况下,突然间拉闸限电了,我把它总结为人祸,为什么呢?就是有一个原则先立后破,没有这样做,因此出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系统工程来讲,那是可以有比较好的应对的预案,再比如说一旦有这样的紧急情况,比如战争,那我们整个能源的生产、能源的供应、能源的分配,乃至能源的消费,都要有措施来保证整个系统最基本的响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能源韧性。所以俄乌冲突,包括前年我们自己没有调控好,像这样的原因,都要成为未来我们研究能源韧性的这些学者,这些政府官员,这些经济学家做好相应的工作,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我们的能源系统能够有最基本的响应,然后很多功能能够尽快地去恢复。这是我要表达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就是刚才若梅问到的能源转型当中的国际合作,其实能源转型大的来说,我把它叫做三件事,第一个中国的能源一定要正确看待我们的能源结构现实,去年我们所有的能源里面,化石能源仍然占到83%以上,其中煤炭是56.20%,所以中国的能源未来在做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以煤为主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我们第一件事叫做规模能源清洁化,确保煤、油、气的使用安全,然后清洁,解决二氧化碳的问题,这是我们一定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刚才我跟云来一起讨论的,我们要迅速地把清洁能源规模化,那就是风、光、水、核,特别是海,海洋除了海上风电以外,温差、盐差、波浪、潮汐,把这些都做到位,我们在海洋这一方面差的比较多。第三件事就是要把整个能源系统智能化,刚才几位都讲到了,我们要把能源系统、电力系统通过智能的方式来进行最好的一个分配。在这一点上我们极度的需要国际合作,因为二氧化碳的问题、生态系统的问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1、PM2.5、PM10的问题,都是全人类共同要面对的,我很遗憾到今天为止,我们现在的国际合作比起15年前大大的倒退,为什么?这个朱云来总裁知道,15年前的时候,我们跟美国国家能源部可以做到什么呢?每四个月我们神华派三个员工去美国能源部挂职,美国能源部派三个员工到神华来挂职,那会儿的学术交流是很开放的,而且当时我们去美国的国家实验室都很方便,但现在大家知道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这个路堵死了,所以我觉得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人类需要能源的合作,同时也希望我们的能源市场要开放,要合作,要平等,特别是刚才讲到的,这个能源三角在我们讲清洁,讲低碳的时候,别忘了全世界还有10亿人用不上电,刚才讲到下一届WFEO的主席穆斯塔法,他的尼日利亚两亿人里面,现在有65%以上连电都没有,所以还要解决全球10亿人没有用电的问题,把安全性、清洁性、效率低碳、经济很好的解决,所以我觉得未来全球能源真的需要合作,只有合作才能解决这样一个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谢谢。

    李若梅:谢谢凌院士。我们就是为了让全球的气候变化,让人类继续生存下去,我们就是要合作,越和平越好,越沟通越好。人家问我整天干什么,我就愿意让外国知道中国怎么样,让中国知道世界上他们也知道,就是知道的更清楚。

    我们还有一位黄主席,其实就是组织这个会的,也是他负责的,您的第二个问题还没有回答。不要怕敏感,市场也挺重要,激励政策也很重要,但是他们能起什么作用呢?说重要没有用,我们怎么样才能够激发人的正能量?鼓励市场的正能量?让能源往干净的地方跑?谢谢您。

    黄少中:谢谢。我试着简单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刚才其实我在谈到能源不可能三角问题的最后一个措施,就是要同时发挥政府的有为作用和市场的有效作用,这两者的关系我觉得都很重要,不可偏废。

    政府的作用,当然我们多年来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可能更多的倚重于政府的作用,搞计划经济嘛,要搞规划,搞各种政策和很多东西。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的作用应该是越来越明显,我们的政府部门管理部门我觉得应该要越来越习惯于这种模式,更多的还是要发挥市场作用。

    当然,中央的有关文件说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然后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两句话都是不可偏废的,是同时的。但是我觉得还是更多的放在市场配置资源上,更多的发挥市场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就体现在很多方面了,比如说现在我们搞电力市场,现在也在提构建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那天李若梅主席还问我,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是什么概念?我理解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不是一个全国的物理市场,更多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建立在全国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规则,促进这个资源在更大区域内来优化配置,并不是说只限一个全国的统一的电力市场。这个电力市场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区域市场、省级市场,是在这两个层面比较多。我们国家目前是省级市场基本上一个省都有一个,而区域市场现在也在逐步的起步,比如说广东、京津冀、长三角,逐步的都在搞,现在也不排斥这个区域电力市场,也在研究、起步和模拟运行。

    那么在省级市场里面,现在我记不清多少个了,现在很多搞了现货市场,有一些是模拟,有一些已经运行了。所以光这个市场就有中长期市场,有辅助服务市场,有现货市场,它各自发挥的功能都不一样。然后从这个市场的形态和层级来说,有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有区域市场,有省级市场。所以我们曾经也研究过,也有一个成果,就是全国还是要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电力市场机制,来促进能源转型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应该是这样的。

    回到刚才的两个关系来说,我刚才说了,两者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政府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规范或者是规划,但是具体的一些细节或者市场能够解决的,你这个手就不要伸了,也不要去管了。市场解决不了的所谓市场失灵的地方,那更显得政府有为调控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市场能够解决的我们政府就不要伸手,也不要过多的去出台一些调控政策等等,这两者的关系我认为是这样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实际上李若梅昨天交代我了,我也是想回答一下,就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者说能源转型主要的路径是什么,我也简单的说说这个问题,刚才周院士和凌院士也都说的这个问题。这个路径我必须要说一下,就是在这两个作用的作用下,一个是政府有为,一个是市场有效的综合作用之下,然后采取多种措施,我觉得起码是有五六个方面,这方面很多专家也谈了很多,我有一些可能也是有重复的概念在。

    第一个就是能源结构要清洁化、低碳化,这个大家一说都明白,我们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实现双碳目标,这个肯定是最紧迫,最长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传统能源。为代表的刚刚上午很多院士专家都讲了,也就是光伏、风电,这两个肯定是主力,越来越大。但是与此同时,我觉得水电、核电也是必要的补充,包括有一些专家谈到气电,也是重要的补充。所以总的来说能源结构要清洁化、低碳化。

    第二个跟这个相辅相成的,因为伴随着新能源,因为它不稳定、靠天吃饭,要解决它对系统的影响,那就要大力发展储能。发展储能我提一个观点,就是储能的发展或者说方向应该是规模化、共建共享化,或者说共享规模化,只有这样储能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因为我们也去了很多地方调研,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某一个投资企业,发电企业要在我这边发展新能源、光伏、风电,必须配储,强制的配置储能,比例是10、15、20都不太一样。很多发电企业投资商去建设这个花了很大的成本去投,投了以后但是调用不太高,利用率很低,现在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普遍问题。那么我们和调度部门也谈了这个问题,他们说太零散了他们不好调,调度成本也很高。所以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储能的发展方向必须是共享储能规模化发展,这样成本也有望进一步降低,利用效率也会高,电网的调度部门也方便调度,它的作用也能够发挥的更好。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终端的用能要电气化,或者说再电气化。上午有院士谈到了这个,比例我们现在国家可能才20%多,现在要提到50%甚至80%多,上午院士们也谈了很多不同的看法,到底是不是一定要达到80%,但是它的趋势肯定是从现在的20%到30%大幅度提高到50%到60%,这个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一方面就是便捷,另外就是可以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第四个措施就是电力系统要数字化、智能化。我昨天下午主持这个环节的时候谈到,现在数字化越来越重要了,国家现在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特别重视数字化、云计算,各种的把它融合到一块儿,把数据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数据化、智能化,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最后一点还有一个就是资源配置市场化,就是刚才跟我谈的两个作用是相关联的。也就是必须要深刻的或者是切实的落实到资源配置,必须要市场化来配置,减少人为的干预。当然强调这个资源配置市场化,并不是说排斥政府在一定时候的宏观调控作用,这两者是不矛盾的,但是把它单独说出来,也就是说配置资源还是更多的要发挥市场作用、市场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综合来说,包括或者说不限于这五个措施或者五个路径,是实现能源转型或者说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也好、新型电力系统的五个重要方面。

    说的可能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
     

    机构交流:从国际视角看中国能源转型
     

    主持人黄少中:首先欢迎五位嘉宾来参加国际论坛的机构交流环节的对话,也非常感谢线上还有包括在座的线下坚守到现在还在聆听我们今天这个对话交流。我首先来介绍一下这五位嘉宾:于涵,能源基金会煤炭转型综合工作组的主任。刘明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清洁电力项目副主任。张晓楠,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项目主管。袁敏,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气候与能源部能源转型项目总监。李威,洛基山研究所低碳工业总监。我是这个环节的主持人,已经在这里坐了几次了,来自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

    大家知道,能源转型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中国这几年也在积极的进行能源转型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近年来中国能源转型的发展和相关情况一直备受国际NGO组织以及世界能源研究所的一些关注。这些机构或者自己组织开展研究,或者委托支持一些相关单位来开展一些研究。近年来应该说相继推出了一些具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的研究报告。对我国促进中国的能源转型、行业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都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我本人包括我在职的时候,包括我退休在研究会上也得到了NGO组织的大力支持。所以借此机会我要对各个NGO组织对我们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按照今天大会的安排,我们今天准备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与这些嘉宾从NGO组织各国际视角来谈谈中国能源转型发展的相关问题。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事先我们也准备了相关方面的一些话题,有六个,因为有五位嘉宾,有一个是综合性的。第一个是一个综合性的话题,就是每位嘉宾都要回答,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自己的角度,来简短的回答,时间是三到五分钟。其他五个专业问题是根据每个嘉宾的机构或者他们的一些特长来请他们分别的简单的做答,时间不超过五分钟,我们争取每位嘉宾十分钟左右,包括我的主持串场,我们总共争取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最后当然也是希望每一位嘉宾用一句话来谈谈愿景、展望或者你的核心观点等等,非常简练的来说。

    下面我们就进入到综合话题,题目是这样的,如何从NGO组织和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的能源转型发展?你们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有哪些?请各位嘉宾非常简单的来说一说,三到五分钟,我们从于涵女士开始。有请!

    能源基金会煤炭转型综合工作组主任于涵:谢谢黄局。是这样的,基金会我们实际上是在中国一个最大的慈善捐赠组织,我们立志于低碳转型和气候话题。您当时问我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看中国的能源转型,我们认为中国和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一个最大的不同,也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在中国来讲,我们同时需要去管理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低碳转型。对于欧洲和美国的话,他们实际上整个能源需求已经到了一个峰值,对于他们来讲更重要的是一种能源的转变。从以前的化石能源转到更多的利用可再生能源。但是对于中国来讲,我们的经济还在持续增长,我的能源需求在增长,同时我还要兼顾绿色发展。所以说对于中国来讲它是一个双重的转变。

    但是在我们看来,它最主要的一点,尤其是站在今天,我们觉得国际交流特别的重要,世界需要更多的了解中国现在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同时中国也应该更多的去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黄少中:谢谢于涵女士,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更加增加国际交流,就是要多看看人家是怎么走过来的,或者有一些是先行试点或者是实验的一些国家,人家可能有一些成熟的经验,或者也有一些惨痛的教训,那么我们应该加强和国际的交流,来吸取教训,然后学习别人的一些长处,来促进我们的一些发展,我觉得这就是我听到的一个核心的观点。

    下面请刘明明女士。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清洁电力项目副主任刘明明:谢谢黄局的邀请。今天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么多年在国内开展工作的一些思考和一些观察。

    关于我们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的转型问题,我们其实在中国开展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在做能源的转型、电力转型方面也是有很多的观察,尤其是国际形势这一块儿,中国的转型其实是进展很快的,在出台政策这一块儿我的感觉是它出台特别的密集,出台特别的快。一旦他觉得做一件事情,这个出台跟国外的过程和流程是不太一样的。在这么密集出台政策的时候,我们观察到中国现在需要做的是一些落地工作的推进,各个地方,然后各个社会主体,为了跟得上这些这种政策的出台,在具体的实施层面,可能是需要我们更多的去做一些这种根据地方的情况,识别地方的资源,然后还有去弥补这些能力建设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我们会持续的做一些推进工作。谢谢。

    黄少中:谢谢刘明明。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说我们中国确实这几年随着能源转型,双碳目标的实现,出台了很多的政策,而且很密集,但是究竟落地怎么样,我觉得他的意思可能还要狠狠的抓落实落地怎么样,要很好的来落实,而不是光出台一些政策就了事,可能后续的跟踪、了解,或者说随时完善一些政策,可能成为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谢谢刘明明。

    下面有请EDF的张晓楠。

    EDF北京代表处项目主管张晓楠:首先感谢未来能源大会和黄局的邀请参加这个环节。我是EDF美国环保协会的张晓楠。

    我们在中国也开展了相当长时间的工作,同时,首先我非常赞同我们这个NGO同事的观点,我们中国的能源转型确实是需要走出去,多向世界展示我们这么快的进程,但是也需要多听取国际上各方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不同在于中国幅员辽阔,它的地形的特点,包括每个省份、每个区域、东南西北的能源特点也各不相同,所以中国其实需要更加完善的这么一个组合型的政策的支持。我们认为可能还需要继续加强市场化的激励手段,以促进能源转型在中国更加快速、更加稳健,同时更加有成效的开展。这是我的观点。谢谢!

    黄少中:谢谢张晓楠,讲的非常好,一个是赞同他们两个的观点,还是要走出去,多学习国外先进好的做法,再一个就是强调中国那么大,各地各省的情况都不一样,还是要因地制宜,来各自实施一些不同的政策。谢谢张晓楠。

    下面有请世界资源研究所的袁敏总监。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气候与能源部能源转型项目总监袁敏:谢谢黄局邀请。很荣幸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交流分享。我们世界资源研究所是研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智库。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转型,从两个维度的指标来看,其实进展是非常令人瞩目的。

    一方面就是能源结构的优化,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仅支撑了国内本身的能源转型,同时也打造了非常强劲的一个产业链来支撑到了全球的其他国家的能源转型里面。然后从能效提升来看,过去这么多年单位GDP能耗也在持续下降,但是我们也留意到它下降的幅度其实是在逐渐的缩小,也说明了进一步挖掘节能的空间和潜力,难度在增加。

    从我们工作开展的领域来看,有几个方面:

    一方面我们还在持续的去推动分布式能源在东部省份的多场景应用。特别是我们对于长三角地区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以及多场景应用的潜力进行了评估,并且结合了电网承载力。所以我们也能够发现资源潜力是有的,但是现在电网这一块儿的制约也是存在的,这是一个挑战。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也在山东、四川等地开展结合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振兴的结合,也是希望能够以这种可再生能源来支撑当地农村的产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带动新的就业。

     

    还有一块也是在探索工业部门的清洁供热的技术解决方案,电力的低碳化相对来说比热力要简单一些,热力在终端能源里面的占比虽然只有6%左右,但是针对一些特定的行业,比如说纺织服装行业、化工医药行业,热力的占比在终端里面能够占到20%到30%,所以这个低碳化的难度比较大,所以需要各方探索一些新的技术,包括一些配套的政策来支撑。

    第四块是我们最近正在思考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东部和西部的合作来加强可再生能源的跨省的利用。

    这个是我们目前在能源转型方面推动的几个领域,也非常希望能够跟在座的各位开展一些合作。谢谢!

    黄少中:谢谢袁敏总监。一下说了四点,很全面,我感觉你们这个所研究的范围很宽泛,很多领域都有所涉及,而且了解我们很多国内的情况,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希望以后我们两个单位也可以加强合作,各自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一些问题。谢谢袁敏总监。

    最后一位是李威总监。

    落基山研究所低碳工业总监李威:谢谢黄局的邀请。今天也是很荣幸来参加这个论坛,然后和我们的同僚来做讨论。

    我们洛基山研究所是一家聚焦能源转型的一家国际智库,我们在中国开展的工作围绕零碳电力、零碳工业、零碳建筑、零碳交通、能源转型的方方面面来开展,助力我们国家的双碳的行动。我本人是来自低碳工业主要做这个方向的工作,我想就这个问题来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首先从国际上来看,我觉得中国的重工业的能源转型,一定是会助力于全球的气候目标进程的。因为我们国家的重工业,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在全球是占到了三分之一到一半以上的比例。我们去做能源转型的工作,不仅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双碳目标,也会有助于我们全球的气候目标的实现。

    第二个我想说的是,我们从双碳目标这个行动的动因上来看,我们在国际上面也发现了要做好和国际上的衔接这样一些工作,当然我们很多的头部企业已经非常积极非常主动的在进行能源转型的工作。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国际上面有一些新的动向,比如说今年欧盟的一些机制正式实施,也包括一些下游行业,像我们钢铁的下游行业,汽车行业,国际上的企业也对我们的低碳产品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们可以去关注这样的一些进展,去衔接我们自己的减碳工作和国际上面的一些最新的进展。

    第三个我想提一提我们自己的企业或者行业在国际上是一个什么样的进展。其实我们洛基山研究所开展了一个国内外重工业企业双碳行动的一个对比研究,其实我们发现重工业企业这方面无论是行业水平还是头部企业的最先进的水平,其实已经能够引领世界了,我们在很多行业的能效水平上优于世界水平,甚至达到了全球的最优。我们的先进的低碳技术的部署,也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说今年的5月份,我们合钢已经有全球首例120万吨的氢冶金的项目已经顺利运行了。这些其实都是对于全球减碳或者工业转型、能源转型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

    我们也很期待能够和国内外的各方,能够继续的深入探讨和推动我们能源的系统化的转型。谢谢!

    黄少中:谢谢李威总监,从很多资料表明,主要集中在一个能源,一个工业、一个交通、一个建筑,工业也是很重要的领域,洛基山长期致力于工业方面的双碳目标实现、资源转型的研究,也提到了他们做的工作成效,也提了很好的建议。

    谢谢,五位嘉宾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或者他们侧重的领域,简单扼要谈了一下我刚才提高问题,从NGO组织或者从国际视角来谈中国能源转型究竟该怎么转?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虽然比较简要,但也大致说了一下他们的看法和意见,这个只是第一步,是总的看法和意见。

    下面我们就进入专业话题的对话交流,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煤电转型发展面临哪些重要问题?大家知道煤电转型确实是双碳目标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领域,而且煤电转型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很大的问题,一会儿缺电,一会儿上煤基等等,还引起很多人的疑虑和看法。当然煤电的作用确实在相当长时间还是一个基础性的、兜底的保障的作用,在短期内这个作用不容忽视,或者说不可改变,但是从长期来看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肯定是煤电要逐步减少,要替代可再生能源,但这个过程到底怎么来把握,煤电在目前这个阶段,或者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怎么定位,重点的规划布局,还要不要上煤电?煤电转型时序怎么考虑等等,都是目前要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们来问问EDF的晓楠女士。

    张晓楠:谢谢黄局。我非常认同黄局刚才的观点,煤电一直以来都是咱们国家能源供应的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今天下午的专家也表达了这个观点。由于我们国家是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供应特点,这个现状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在双碳目标之下,煤炭确实面临着低碳减排的强制要求,我们从近两年的政府整个态度和指示中,我们也能看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了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说了发挥煤炭主体的能源作用,增加煤炭先进产能,在煤炭的实际应用领域,煤电是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煤电的低碳转型是要从它整个的全生命周期来进行考虑的,它是分为煤炭的供应链的上游,还有使用的中游,还有使用端的下游。

    实际上在上游说到我这个老本行,它在开采运输过程中,有非常大量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我们所知道的煤炭瓦斯、甲烷的排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它有一个特别好的回收利用的方式,国家是对它有强制回收利用的政策,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加强它的回收利用技术开发。在中游的电企行业,也是采用了一些技改的方式,提高了发电的能效。下游的这个电力产业它的发电输配电售电方式,一会儿我会提到需要市场化激励的方式。实际上根据电规总院2021年的数据,我们国家现在的煤电装机容量是在逐年上升的,虽然装机总量是上升的,实际上它单位煤耗是下降的,这也说明了现在技改、发电效率是显著提高的。所以我们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应该以煤电转型为主,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就需要推动煤电向高效、清洁、低碳、智能的方向转型发展。

    主要的方式,比如说就像我刚才提到的,在上游控制产煤期间的煤层气,控制产煤期间的甲烷放空,提高甲烷的回收利用,不仅仅是高浓度的甲烷,还有低浓度、极低浓度的甲烷回收利用,在这方面比如说对矿区进行自供热、自发电,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这么一个作用。在中游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我们现在非常主流的是推CCUS在煤电企业的发电厂应用,并且还可以加强煤电与新能源的联营效率,现在有煤电企业考虑是不是在使用煤发电的时候添加一些生物质进去,以前有生物质发电厂,但由于热量密度非常得低,所以慢慢就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如果要是我们煤和新能源混用这种情况,也可以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在下游要加强建立价格与品质相统一的电力现货市场,用市场化的机制来激励它,比如说现在可以采取一种就像蓝氢、绿氢、灰氢的方式,可以采用彩虹电价、蓝电、绿电、灰电,采取不同等级的电的价格,不仅仅针对工业市场,也可以针对个人用户,也有一些多元化的供电方式,集中式、分散式的,比如说在矿区利用自供热、自发电的情况,也可以缓解煤电带来的环境影响。

    现在EDF是在黄河流域开展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相关研究工作,我们现在在那儿开展的是水能粮协同一体化的工作,如果有感兴趣的同事和朋友可以跟我们咨询,我们可以开展相应的合作。

    黄少中:谢谢晓楠,从上游、中游、下游全产业链三个方面,分别谈了对煤炭转型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同时煤层气甲烷减排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最后谈到EDF牵头研究,支持在整个能源重镇,一个是榆林,一个是山西,还有鄂尔多斯等几个地方,都在开展水、粮食、能源综合协同治理的研究,我认为很有意义,我也部分参与了一些工作,谢谢晓楠。

    下面进入到专项问题的第二个,就是如何有效解决系统调节能力提升,以及成本的疏导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知道这两天好多院士专家都谈到了,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但新能源有它的三性,对系统有影响有波动,怎么平抑它这个影响呢?要大力提升调节能力,或者灵活能力,提升灵活能力,或者调节能力需要很大的投资,投资怎么来疏导、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里面储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刚才对话环节我也说了,储能大规模的上,利用率比较低,经济效益不是很好,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大力提升调节性、灵活性的能力,又要使得这个成本能够有效的得到疏导,使得企业合理持续的经营,确实是一个难题。就这个问题我们请教一下能源基金会的于涵女士。

    于涵:谢谢黄局。其实我们基金会的想法可能和EDF关于这个转型不太一样的,就是我们认为核心应该是先立后破,如何先立,其实对我们来讲,立什么就变得特别重要,而且我们觉得今天随着可再生能源大幅的上马,灵活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灵活这一点上,国家推行的是三改联动,主要针对煤电,尤其在深度的灵活性改造这一块,怎么说呢,我们觉得这不是一个完美的选择,这更多是一个短期的选择,比如说如果你的灵活性到了20%到30%的时候,且不说煤耗会增加,碳排放会增加,一个机组在设计的时候是300次启停,在20年左右,现在一年内要完成300次启停,对于煤炭机组来说第一寿命会严重缩水,第二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都会造成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短期的问题,应该是一个无奈的问题。像储能的话,现在新能源家储的使用率只有6%,大家不知道这个使用率应该是多少,但6%确实是太低了,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再看这个的时候,现在国家在大力发展抽水蓄能,前几天水规院的数据,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是121GW在建,69GW已经被批复了,抽水蓄能的特点必须得因地制宜,东北有很多做抽水蓄能的条件,但新能源在西北,这个从空间上来讲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匹配。所以说这个在现在的调度系统之下,可能抽水蓄能并不能被很好的利用。我们现在经常在提到的一个词--源网荷储,具体源网荷储是什么?我自己是一个传统能源出身的人,我自己能理解我们在做传统能源的时候,是大量的供给无限制的满足增加的需求,但是在新型电力系统下,更多的是源网荷储,更多的就是需求方、供给方怎么友好的互动,这个友好的互动需要电网在中间做一个大量的工作,我们觉得无论是这个电网的互联互通,还有一个电网的数字化改变,还有合理的价格信号,都能够起到友好互动的作用。本身灵活性电源实际上它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在我们现在的系统里,但是我们现在的调度系统实际上是把灵活性资源切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水沟,如果我们能够在更大的尺度上做空间上的调动,尤其电的传播速度是接近光速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整个系统就会变得更加高效,也更加得灵活,我们需要真正建一个灵活性电源的蓄水池,然后在更大的尺度上去调度,这是我们其中一个想法之一。今年5月份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山东连续二十几个小时的负电价,我们也看到了乌海地区煤电结算电价甚至出现了负值,在同期的时候,西南电解铝在限电,这种情况下在我看来本质是一种市场失灵的行为,要解决这样的市场失灵,我们觉得电网在更大的程度上去做互联互通,更高效保证电流在电网之间的转换,这是我们觉得在网的方面做的一些方面。

    在荷的方面,这不是我的主要话题,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什么都不用做,我们只要精细化管理就可以让空调更加高效的去运作,还有这个也是电网的一个测算,实际上同样的电力平衡,需求侧的投资只是在电源侧投资的1/6到1/10,具体的我不记得了,如果我们把这个放在中国更加宏观的经济上,叫高质量增长,这个高质量增长对投资效率达到的效果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传统的规划和调度,未必能适应得了现在这种气候的变化,在过去两年我们计划的西南水电,但实际上西南已经连续两年都是60年干旱的情况,我们在2020年的时候,看到陕西的电只有一根短短的线,然后去连接到四川地区,四川就是一个干旱的状况,可能未来我们在设计电力体制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不能考虑它只是一个输出侧,东部是输入侧这么简单,甚至在云南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云南大量的电解铝干旱的情况,导致广东也缺电,云南也缺电,未来电网的规划还要考虑气候适应的问题。我先说这么多,黄局,因为您提到了国际视野,所以我说的更加天马行空一些了。

    黄少中:谢谢于涵主任。我听下来印象比较深的,传统储能和新型储能还要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共同发挥作用。第二方面谈到有些市场存在失灵的地方,山东曾经确实出现过负电价,有些行业专家也解释说这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如果老出现这个情况,我觉得可能还是有一些问题,反映这个市场是不是失真了,如果真的要负电价去进入市场,我觉得可能也是有问题,偶尔出现可能也是有这种情况。第三她谈到国内国际对新型储能调节能力都要综合考虑解决,从国际上她没有说的太多,视角不完全一样,这是我听下来的一个综合印象,谢谢于涵主任。

    下面进入第三个话题,就是如何挖掘需求侧资源,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有哪些途径和方法?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我们原来也搞过研究,想到要构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应该是源网荷储多方面都要发力,这个问题着重谈谈从需求侧怎么来挖掘这些资源,来支撑电力系统,具体有哪些途径和方法,这个问题请刘明明主任来回答。

    刘明明:谢谢黄局,今天谈这个话题我有很多的话要说,上午的时候德国专家提到了,德国是管需求侧,是叫智慧能源,我们中国是从需求侧管理到现在的需求侧资源,到虚拟电厂,不管名义上的词是怎么变的,其实内涵没有太多的变化,主要是在配网侧所接入的,包括分布式发电、用户侧储能,更重要的是电气化所带来的负荷,这三类都是作为需求侧的资源来说,提供这种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用低成本来提供这种灵活性。在这些方面,需求侧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今天我想谈一下在负荷侧也有很多的提升,在终端这一块,包括工业部门的电气化、交通部门的电气化,这一切的电气化所带来的变化,用电主体更加丰富多元化,这些是很宝贵的资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是可能打破不可能三角。第二个就是可以观察到,随着电气化的提升,用电负荷曲线是峰谷差更大的趋势,每年它的尖峰负荷超过7%最大负荷的时候,只有十几个小时,这个十几个小时分配到每天,就是每天几个小时应对尖峰的挑战,在用电侧进行灵活性改造来说成本是很高的,需求侧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还有负荷曲线,从压形曲线到峡谷曲线,一直到负电价的出现,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之后,给电网曲线带来的发展,在低谷端用电负荷可以在消纳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国家也认识到了需求侧的重要作用,在“十四五”能源体系中首次给需求侧设定了3%到5%的目标,需求侧管理办法从2015年发布以后,到2023年进行修订之后,都把需求响应纳入了范围,我们国内需求侧在发展方面经历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电力供不应求的地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电能供不应求了,要搞节能管理,中国主要做能效的工作,那个时候NIDC在国内跟这些合作伙伴提出了能耗电厂的概念,我们在苏州也有很成功的案例,随着新能源的加入之后,新能源在电力系统结构中,不管是从装机还是到发电量都有很大的提升,在这个时候有一定的需要消纳的能力,这个时候需求响应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在2023年指导办法里面,也单独把需求响应作为单一的一篇。另外随着终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转型不是独立完成的,要跟其他的能源系统放在整个大能源背景下协同转型,这个时候通过冷热电源网荷储的一体化发展,这个时候需求侧发展到了很高超很极致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它的潜力很大,我们如何挖掘需求侧的潜力呢?我们认为有一个路径,首先要识别它的潜力,除了储能和分布式,对于用户侧来说是多元化的负荷,这个负荷肯定要分场景,分为工业,分为居民,分为商业,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挖掘路径,包括建筑,还有电动车,我们首先要识别出不同场景下它的负荷调节潜力有多少,其次要通过市场对它复制,在国际上需求侧发展很多年了,在市场中也是很重要的主体发挥它的作用,主要是国外市场发展比较完善,在国内,可以看到国内的市场也在不断地完善和进化中,为需求侧参与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然后进行复制,这更重要的是一种商业模式,是一种聚合模式,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聚合模式,不管是电动车,还是空调,还是工业电机,这些都需要有一个聚合商通过一定的商业模式实现一部分的资源聚合之后去参与市场。同时可以很高兴的看到这些保障措施的实现,尤其是现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给用户侧的资源参与到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提供了很好的硬件基础,因为很多时候大家觉得这个用户侧资源是比较难搞的,因为它特别得散,每个量都特别小,但如果在数智化的加持下,聚合起来参与电力系统的调度,这一部分的海量资源可以形成很大的,跟电力系统的这种传统发电能源进行竞争的优势。同时在这种市场化、商业化方面再进行一定的挖掘,我们可以预期到从现在开始,需求侧资源进入了它的新的发展阶段,它会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是我们这段时间开展工作的一个观察,谢谢黄局。

    黄少中:好的,谢谢刘明明,讲的非常好,很全面,很系统。实际上我理解就是在从某种角度和某个侧面回答了什么呢?一旦我们国家出现了缺电或者说电力短缺的时候,眼睛或者脑子不要光想着从电源怎么来增加供应,当然这个前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国家这两年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就是刘明明说到的需求侧可以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有很多资源可以调用。而且我们缺电的往往就是尖峰负荷,就那么几个小时,就那个时段,为了这么一个很短的时间,去大量的上煤机,或者是大量的增加供应,有一点得不偿失。

    如果从需求这方面解决它,把这个政策利用好,就是用负荷侧来调节,可能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传统的方法可能很难解决这个事情,但是用数据化、智能化、大数据一起来,可能会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谢谢刘明明的分享。

    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绿证和绿电的作用关系,如何有效促进绿电的消费。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就是今年8月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谈到绿证是我们唯一的一个证明等等,但是这个政策出台以后,业内大家还是很关注的,但是与此同时大家也提到一个问题,这个对绿证做了一个很好的阐述和规定,而且有一些专家也明确了几个性,一个是唯一性,一个是权威性,还有几个性,我忘了,把它说的很重要。但是也有很多专家谈到就是说这个绿证确实完整了,但是绿证和绿电到底是什么关系?怎么来协同?另外一个就是绿证我们自己搞的很好,但是是如何统计的?数据的标准是怎么定的?在国际上如何能得到更好的确认?这个可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么在此基础上怎么来促进这个绿电的消费?就此问题我们请世界资源研究所的袁敏总结做一个回答。

    袁敏:谢谢黄局,感谢黄局对这个政策也是做了很深入的了解了。我们团队做绿电、绿证这一块儿大概是2017年,就是中国刚刚启动补贴绿证交易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是因为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想要去采购绿电,来去履行他们在RE100那边做的承诺,发现中国这边的政策机制也不完善,然后渠道也非常有限,所以才开始跟踪国内的绿电、绿证的市场。

    说到这两者的关系,其实定义还是比较明确的,绿电指的就是可再生能源所发的电量,绿证是对这个所发电量的证明,就有一点像身份证,但是绿证核发的范围在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然后从这个量上对应来看,所有国家都是1000度电对应一个证,这是一个量上的对应关系。

    从全球来看,电力用户要去承诺或者说他自己消费了绿电,有不同的途径,比较常见的我们一般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就是自己去投资自发自用的,比如说屋顶的分布式光伏,这是最直接的模式。第二种就是通过电力市场采购绿电,这个里面又分为不同的模式去采购,用不同的方式。第三种就是绿证,绿证的采购也是有不同的来源,然后它的采购的方式也是会有所不同。绿证有捆绑绿证,就是和绿电捆绑的,也有独立的绿证,就是电的交易和证的交易是分开的,在国际上这两个市场是平行的,所以这个是目前全球这边的关系。

    那么绿电、绿证的交易,在欧美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中国它发展的历程还是比较短,2017年是因为解决补贴缺口的这个问题,自愿的认购机制成立之后,其实交易量并不大,然后到了2021年,平价绿证进入市场,绿电交易的试点开始启动,这个时候所发的范围又比较有限,仅限于集中式的光伏电站和陆上风电,所以资源量比较有限,买家的需求在很多省份都不能得到满足。到目前为止现在已经有27个省份都能够去进行市场化的电力交易。

    然后到了今年的8月份,这个新政的出台一下子把绿证的范围扩容,也是在业内引起了一个非常高度的关注。这个新政的主要看点其实刚刚黄局也有提到,一个是把绿证的核发范围进行了全面的扩充,从原来的集中式的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扩展到了所有已经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实现了基本上全覆盖。同时他也区分了可交易绿证和不可交易绿证,存量的常规水电项目只核发不可交易的绿证。这么一个扩容之后,可以使得中国绿证市场上的供给量大幅度的增加。

    第二个是明确了绿证的权威性,权威性也就是认定这个绿证是认定企业绿色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唯一凭证,这个政策其实也是跟国家推行的未来从能耗双控转到总耗双控,不计入这个消费总量是衔接的,所以这是一个唯一认定的方式。

    第三个就是绿证对于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性,这个也是回应国际上对于中国绿证重复计算的一些顾虑。这个新政里面提到了绿证是我国可再生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凭证,这个电量不能重复申领绿电领域的其他同属性的凭证。现在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就是CCER也即将要重启,在这样的环境下可再生能源未来还有没有机会再参与类似于CCER环境属性的市场?其实现在大家都是在观望,就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一个协商吧。还有就是一种可能性,未来也有可能就是CCER可能就只是把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光伏纳入到CCER市场,这个也是现在大家提出来的一种观点。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原则上只能够申请国内的绿证的核发,这一条其实也是把原来国内很多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国际上申请绿证这条路也是给堵死了,这样的话其实也是避免了另外一种维度的重复计算。其实确实在过去有一些零补贴的项目也在国际上去申领国际绿证。所以这个也是一种避免重复计算的一种方式。

    第五个看点就是最后一个其实也是补充了绿证交易的方式以及增加了这个交易的渠道,因为之前的绿证就是在水规院的平台上进行交易。我们也看到这次其实把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也纳入进来,这一块儿其实是为了做捆绑绿证的交易来做准备的。所以这个大概是新政的五个看点。

    未来如何去从消费端去激励这个绿电消费呢?我们也结合研究,可能有五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个就是要制定绿色电力消费的激励和约束政策,来提升全社会绿电消费的意愿和积极。比如说对于绿电消费比例比较高的企业,有没有可能在企业进行融资或者税收等方面出台一些激励性的优惠的措施。对于高耗能行业,是不是可以去提出一些绿电消费比例的强制性的要求?这一点我知道江苏其实在去年提到了对于高耗能行业要在2025年实现30%的绿电的消费比例,这是一个强制性的要求,所以这个其实也可以在其他的省份去进行推广。另外就是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去鼓励居民进行绿电消费,其实在2017年成立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个人用户去采购绿证的,所以居民侧应该也是有比较大的潜力可挖的。

    第二点就是要优化绿电绿证的价格机制,从目前来看,绿电交易环境溢价是从2021年,这是指的电力市场,从2021年的一度电3分钱到2022年的5分钱,今年是6.5分钱,所以可以看到这个溢价一直在涨,那么对于这个绿电用户的成本是逐年上升的。所以也是需要去建立一个基于成本和供需的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而不是简单的在煤电基准价上面进行一个简单的叠加。

    第三个建议是地方政府和园区要去营造一个绿色电力消费的这么一个营商环境,要为园内企业提供这样的一种服务。其实这个我们也是在地方上做园区项目的时候看到有资源,但是可能有更多的这种相关方没有坐到一起,所以企业要去实现这个路径的时候是比较难的。

    第四个建议是要创意这个绿电交易的方式,特别是像有一些集团性的企业,它的厂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其实他们特别希望能够做一个打包的采购,但是各个地方的政策又不一样,所以这一点是走不通的。然后还有一些大用户也非常希望能够签这种长协,或者是通过跨省的交易去采购西部的可再生能源,这个现在目前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在未来也需要去进行一些机制的创新和突破。

    第五点就是想去推动这个国际互认,其实这个政策里面已经留了一个口子,就是在认证这一块儿,希望能够和国际的标准,包括一些绿色的规则去进行一些衔接和对话。这个我们也可以发挥国际机构的作用,在里面去组织一些交流。

    我就先说这些。谢谢!

    黄少中:谢谢袁敏,看得出来袁敏总监对这个问题研究的很深。从五个看点、五个建议方面深入的谈了我们这个题目的问题,就是两者是什么关系,另外国家最新的那个文件的一些主要的内容,另外国际上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来处理的,标准、统计等等。尤其是最后谈了一个互认的问题,确实还是要走出去,或者要多跟国际上来交流。起码把你怎么做的让人家知道,或者我们去学习人家怎么做的,然后能够更好地得到确认或者是互认,使得我们这个外向型企业,或者我们自己说用了绿电,人家能够得到认可,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谢谢!说的非常全。

    最后一个专业问题是这样的,氢能对重工业能源转型的意义和需要破解的问题主要有哪些?这个事请洛基山研究所的李威总监来谈一谈。过渡性的话题我就不多说了,请你来谈一谈。

    李威:好的,谢谢。首先我想说一下为什么氢能对于重工业的低碳转型来说非常的重要。是因为我们重工业领域是没有办法完全通过电气化来实现它的零碳发展,虽然我们现在看到有像比如说钢铁行业、电解铝行业,他们可以依赖电气化发展和清洁电力的发展,来实现部分的脱碳。但是整体来说,工业流程对于这种高温环境和稳定的高温环境的需求,决定了它在这个行业还是会保留一定的燃料。也就意味着我们绿色氢能,包括我们生物质能源这样一些燃料能源的发展,对于重工业的脱碳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从现在我们氢能的主要的应用领域来看,其实也是如此,就是工业是最为主要的应用领域,无论是从全球方面来看还是中国来看,目前我们氢气主要的应用行业就是工业。但是氢能利用的问题其实并不仅仅是如何用,更关键的是它的来源。我们国家现在氢能其实绝大多数是属于灰氢,就是由化石能源来生产的。而电解水制氢也就是绿氢只占比1%不到2%这样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占比。所以未来推动我们这种清洁的绿氢的发展一定是我们对于工业的能源转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就是氢能我们判断的绿氢,在这个重工业行业当中的主要的应用的领域或者情景。我们认为主要是在化工和钢铁这样的领域起到一个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的作用。化工行业目前来说其实已经有大量的氢能利用场景了。我们目前的化工用氢是化石燃料氢,主要是煤制氢。我们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的生产流程的情况下,去使用绿氢来替代我们现有传统的化工过程当中的灰氢,来实现一个大幅度的减排。

    我们看到,在国内的目前进展的比较快的项目是风光氢氨一体化的项目比较多,也就是在合成氨的这个领域里面,氢能的利用是走在前列的,主要是通过一个绿电制绿氢再制绿氨,这个我们分析一方面是因为成本积极性的考虑,因为在可再生能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用绿氢制绿氨已经在短期内可以实现和传统的平价。另外一方面也是技术成熟度的考虑,就是它不需要在工艺上去改变流程,所以在经济上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第二个就是钢铁行业,钢铁行业整体的转变就是由我们传统的炭冶金转换为我们的氢冶金,就是用氢来替代它的燃料,当然一部分作为还原剂来使用。我们在国际上看到很多的案例是大量的使用废钢的方法来实现钢铁行业的脱碳,但是我们认为废钢的用量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无限的使用废钢来实现脱碳。所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在废钢有限的情况下,去发展清洁的氢冶金技术还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们很多的钢铁企业都布局了,像复兴高炉,氢直接还原铁这样一些代表性的项目。未来氢冶金的路径还会有非常大的潜力,在未来我们推测到2050年的时候,我们将有将近20%的钢铁会通过直接还原铁这样的路径来生产。我们可以预测未来我们对钢铁行业,对于氢气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然后再来说一下我们需要破解的问题,结合我们这个现在已经有的一些研究和已经有的一些思考。我们觉得这个氢能的使用其实是一个制储运用整体的产业链,其实我们目前在行业里面发现讨论的很多的是在制氢这一侧,也就是我们怎么样降低制氢的成本。但是我们观察到随着可再生电力成本的下降,还有电解槽技术的成熟,我们看到绿氢的制氢成本是在逐步下降的。我们觉得氢能在工业当中的使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它的制氢端和它的储运用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配合的问题。

    这里可以举两种这种情景来考虑。第一种情景就是我们在同一个地方制取和利用氢气,比如说在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同时这里也有化工的产能布局,我们可以去考虑这样的一种模式,那么在这样一种模式下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这个绿氢的生产是会受到绿电的波动性的影响的。那么绿电制取的绿氢可能没有办法满足我们重工业对于氢气的稳定性的要求。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储氢就要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来调整我们这个绿氢的供应的曲线。

    储氢的技术目前来看大致有物理储氢、化学储氢、地质储氢等等,但是整体它的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度都是比较低的,所以未来在这个领域是有一定的工作可以做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比较好的案例,中国石化的新疆库车的绿氢示范项目,在这个项目里面是采用物理储氢的方法,是低压储罐技术,这种技术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技术成熟度也比较高,像这样大规模的低成本的储氢技术,对于我们工业领域持续利用绿氢是非常有必要进行发展的。

    第二个情景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异地置用的情境,就是说我们的重工业可能位于一个可再生资源不是很好的区域,那么它需要用绿氢之后,就必须要进行长距离的运输,这个时候运氢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在于大规模长距离的氢运输方面,现在还存在很多的挑战需要去解决。我们要去找到运输距离和风光资源之间的一个最优点,使得我们最后绿氢的交付成本能实现最低值。

    在这个方面我们洛基山研究所也会有很多持续的研究。当然实际中的工业用氢的情况会比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场景更加的复杂,他是一种绿氢多种技术的耦合,而且我们也会把复产氢考虑进去,从而逐步培育市场上这种零碳的产业集群。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觉得是需要结合我们时间上的发展的近中远期的考虑,同时结合我们不同地域的资源优势和不同产业的配合,去具体的研究我们氢能如何和工业相结合的不同模式。我们洛基山研究所也很希望和更多的合作伙伴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谢谢。

    黄少中:好的,谢谢李威总监。氢能我上午听了很多院士专家也谈到这个问题,而且整个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当中,好像也是很热很热。但是它也面临很多问题,包括上午很多院士专家都谈到这个问题,灰氢、绿氢,从制氢、储氢、用氢等等方面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但是听下来洛基山研究所在这方面还是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强调一个很核心的观点我听下来,就是说谈到制氢成本要降低不光是在制氢方面,储氢、用氢方面也大有可为,而且从他们的一些实践谈了很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谢谢李威。

    至此我们专业问题就问完了,我就不多啰唆了。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请每一位嘉宾用一两句话谈一谈你的核心观点,或者你对我们中国能源转型谈一谈展望都可以。于涵从您开始。

    于涵:我引用一个名人的话,我确实觉得新型能源体系很重要,用凯恩斯的一句话,困难不在于如何接受这个新的思想,而在于如何摆脱旧思想。

    刘明明:我就引用本次大会的主题,未来能源大会,未来已来,能源转型与你我相关,我们在享受这个绿色转型带来绿电的同时,我们也要作为用户侧资源参与进去,提供系统灵活性,发挥用户侧的作用。

    张晓楠:能源转型需要多种技术的耦合,需要各方的合力,同时也需要在经济方面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市场化手段来激励能源企业进行自觉、自愿,并且高效的转型。

    袁敏:未来的能源系统一定是源网荷储智能化互动的系统。

    李威:我用我们洛基山研究所一直在做的一个系统工作,我们认为能源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和促进公平性的工作,所以我们愿意和所有人一起来推动系统性和公平性的能源转型。

    黄少中:谢谢,至此今天的对话环节基本结束了,我认为都谈的非常好,无论是共性的问题,还是专业的问题,包括最后一句话,看得出来五位嘉宾对相关问题都很有研究,文字表达能力也很强,没有啰嗦,都是很简洁准确的表达这个问题。

    今天的对话交流到此圆满结束,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五位嘉宾的精彩回答和分享,也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

    专题讨论
    圆桌对话环节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黄少中先生主持。黄主任一直带领着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的全体工作人员,致力于双碳产业中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下面有请黄主任上台主持下一个阶段的对话。

    主持人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黄少中:有请对话交流的嘉宾上台。冯志强先生、王世宏先生、吴小平先生、欧阳洲先生、李宏庆先生、张传兵先生,刘昊先生、叶建群先生。

    首先非常欢迎大家参加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全球CTO论坛圆桌对话环节,这个环节由我来主持,我来自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取得成功并且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不断追求新的技术、方法和解决方案,企业可以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业务,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增长。

    能源技术创始与可持续发展是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急迫的一个议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八位对话嘉宾,来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些话题。他们分别是: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冯志强先生

    协鑫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王世宏先生

    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吴小平先生

    珠海仪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欧阳洲先生

    万邦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BG总裁 李宏庆先生

    南京远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传兵先生

    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氢能高级工程师 刘昊先生

    双良新能科技(包头)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建群先生

    按照大会安排,我们这次CTO圆桌论坛计划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与各位嘉宾围绕能源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话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按照我们事先工作人员与每位嘉宾的沟通交流,我们准备了七个话题,第一个话题是通用性的,是总体的,每一位嘉宾都要回答。请每一位嘉宾围绕企业自身情况简单来说一说,时间控制在每人两分钟之内。接下来的话题按照不同产业来展开,请各个领域的CTO和专家,每人三分钟进行一个作答,最后一个问题请每人用一句话进行一个总结,来概括你最想说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话题,请八位CTO或者说企业的负责人来谈一谈从企业的视角如何看待能源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请各位分享你所在企业的技术突破和实践经验。每人非常间断,两分钟左右的时间。先请冯总。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冯志强:谢谢这个问题,谢谢主持人。我们天合光能是25年了,刚才我讲了,是从事光伏行业,我们非常确信未来的能源,它就是绿色、清洁、可持续、可再生能源,所以光伏是一个非常阳光的行业。

    在这个做的过程当中,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说,我们是产品为王,给客户带来系统的解决方案,是这样一个角度,所以技术研发非常重要,我们也非常重视,我们董事长对技术创新、技术平台的搭建是非常重视的,研发投入也很高,所以我们一代一代的从晶硅到薄膜电池都有涉及。我们现在基本的理念就是我们研发一代,比如说我们前沿技术的研发,储备一代,成本高没有关系,我们在成熟了以后再量产,然后量产一代,大概是这样一个思路。

    也就是我们觉得光伏很有前景,我们的产品必须是又低成本又高效,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黄少中:谢谢冯总。冯总在刚才的主题发言里也做了一个很好的分享,我也听了很多,刚才我还在和朱总交流讨论。刚才又非常简洁的说了一下对我这个问题的看法。谢谢冯总。

    下面有请协鑫能源的王世宏先生简短回答。

    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世宏: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前面几位专家的发言非常振奋人心,我本人从事电力的能源四十多年,所以对能源的发展很有感触,过去我是从事的传统电力能源,我们集团是协鑫能源从1996年开始从事电力能源业务,煤电、天然气发电,可以说是除了没有核能之外,其他的水电风光都有,包括天然气发电我们的占比也很高。

    从2006年协鑫能源集团开始进入光伏产业,到目前为止光伏产业应该是全产业链和全球范围内都是从最上游到最下游光伏电站我们是全产业链。总共十多年,通过我们各业界和学界单位的共同努力,近十年来,我们光伏产业的成本下降了90%,这也是非常振奋人心的。这就是刚才冯总提到的,我们中国有非常有抱负的企业家,投入了很多方面和精力以及资金,所以近十年成本就下降了90%,这也是非常振奋人心的。

    第三个方面我们集团也是根据能源发展的趋势,我们现在正在开始转型,也就是做综合能源服务,包括以后的储能等等一系列。

    我就讲到这儿。

    黄少中:谢谢王总。下面请通威新能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 吴小平先生也简单谈谈这个事。

    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小平:好的,通威新能源是通威旗下的光伏电站的投资建造和运营平台,同时也是通威所倡导的一个国土资源复合利用开发理念的载体。我这边从应用端谈一下对创新的理解。

    其实我们认为创新事实上是我们新能源也好、光伏也好,这是一个它生存的需要。因为实际上考虑到电力作为一个基础的消费产品,像粮食一样,实际上如果说我们不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高效的电池的话,进一步到组件到应用,最后获取一个能够和传统能源竞争的这样一个度电成本的话,实际上我们这样一个行业就没有它生存的机会。

    我们认为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到今天,我们基本上通过这种连续的创新,一代又一代的迭代,我们基本上应该说是做到了解决了这样一个生存问题,所以我们理解目前实际上整个行业的创新有两种。过去其实我们的一些类似于P型或者是这样的一些迭代,它解决的是光伏行业的创新,那么今天其实创新还是有两种,目前我们一直在今年比较火热的类似于异质结也好,TOPCon也好,实际上我个人认为,目前这种创新它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解决我们这个行业的问题,实际上他解决的是企业本身的问题。某一些企业如果在这方面走的更远一点,实际上它获得了生存权。那么在这个方面没有跟上的就没有生存权,但是这种生存权可能和整个光伏行业的联系不是那么的紧密。

    实际上从通威新能源自身来讲,我们从应用端来讲,我们目前感受的更大的创新压力来自于,我们如何能够拿出提供出在电网这个层面更加友好的系统。同时,和风电性质不太一样,光伏本身是一个土地资源重消耗型的应用场景,那么我们如何拿出对于土地资源这边更加友好的解决方案。这方面的创新也是我们通威非常重视的,一直以来也在持续投入持续做的一件事情。

    这是我的体会。谢谢!

    黄少中:谢谢。下面有请珠海仪能的欧阳洲先生。

    珠海仪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欧阳洲:大家好!因为这两年新能源的发展,包括光伏和风电,特别是最近的储能,包括工商业储能的发展都是很清楚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提升清洁能源的消纳、调节更加高效,更加安全也是我们珠海仪能创新的一个方向。

    我们疫情的这三年,我们和清华互联网研究院一起携手打造了智慧能源双碳平台,把源、网、荷、储、碳为一体通过大数据的运算,对各种场景进行消纳提升,达到节能降碳的目的,这个也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中电联的科技成果鉴定,获得了国际先进的评价。目前在江西井冈山经济开发区已经试运行,目前的运行状况也是良好的。

    谢谢。

    黄少中:好的,谢谢!接着来吧,下一位是双良的叶总。

    双良新能科技(包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建群:好的,特别荣幸参加这个会议,前面听了很多领导讲了,我们双良作为一个四十多年的企业,我们从最开始做节能节水设备到我们现在做光伏产业的设备,我们认为这个产业的创新是这个产业生存下去的基本,也是企业能生存下去的根本。

    我们觉得从大的方面,主要是两个方面,作为新能源光伏产业,一方面是如何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是如何降低成本。这个成本是产品制造的成本,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应用的成本。刚才各位领导也讲了,就是未来我们不管怎么去消纳,有地的地方和消纳的地方相隔的问题。那么双良这一块儿我们现在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做出高效而又低成本的光伏应用产品,是我们双良主要的任务和责任。我们也会在这方面加大很多的投入,跟着先进的企业和先进技术更多的学习。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新能源的发展做一点我们的贡献。

    谢谢!

    黄少中:谢谢叶总。下面有请万邦的李总。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BG总裁李宏庆:大家好,万邦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在2014年,我们致力于交通电动化、能源数字化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创新、产业链的创新,致力于把充电带动我们整个能源行业和交通行业的结合。

    那么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通过高效的电能的转化,以及平滑的升级保护消费者的投资,以及我们的智能,从一开始就把这个数字化的基因植入在我们的产品和网络中间来。在平台和运营商,因为由于有了数字化的基因,所以我们基于大数据的基础,通过智能的选址,通过智能的运维,通过智能的运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大幅度的来去加速新能源尤其是在电动行业和充电行业的发展。最后通过产业链的创新,带动我们整个的充电行业以及充换电的行业,和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

    谢谢!

    黄少中:谢谢李总!下面有请南京远大的张总。

    南京远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兵: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来自远大科技集团。远大是1988年创业,至今35周年了。过去我们从事的主要业务都是围绕着未来能源里面最便宜的一种绿能形式,也就是节能这方面在开展工作。

    远大做空调起家,比如说我们曾经研发的巴斯夫,他在江苏南京在湛江工厂,所采用的远大的用余热的空调,每年产生的节能减排的数量很可观,相当于种了几百万棵树的减排量。

    远大最近几年又发明了用不锈钢建造楼,寿命是千年,可以节省它的空调费用90%。一个1P的空调就可以带动上千平方的建筑的供冷和采暖。

    远大旗下的远大能源公司,在全国是率先来做建筑的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之一,迄今我们在全国已经有接近8000万平方米的建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形式。在我们江苏也有800万左右平米的建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包括楼宇型的,也包括区域型的集中供冷供热。在这个方面也是为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一些功能。

    当然了,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也在尝试开发一些高效率的绿能的生产设备,比如说我们目前正在研发全球单台机组发电量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单台机组的发电量可以达到30MW,它的风机的直径是308米,即将投入试运行。这个可能也是一个跨界的创新。

    就简单给大家汇报这些。

    黄少中:谢谢张总。最后一位是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氢能高级工程师刘昊先生。

    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氢能高级工程师刘昊: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中国船舶集团的刘昊,从事可再生能源制氢相关方面的研究。

    中国船舶集团是船舶集团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一个企业,其实我们也是依托于中国船舶集团的海装风机、双轮叶片,包括风帆电池这一系列的中国船舶集团的产业链来打造一个从风电叶片储能的制造业,到风力发电厂的开发运营商,然后再向下游的制氢、制甲醇这样一个全链条的能源的布局。所以我们在内蒙古的白旗,在黑龙江的双鸭山,包括新疆的哈密也都是有总共超过300千瓦的装机,所以未来我们也是希望通过中国船舶集团在产业链方面的优势和在风电在海工方面的优势,能和各个地方政府更多的合作,来推动我们国家的双碳事业的发展。

    谢谢大家!

    黄少中:谢谢刘昊先生,八位嘉宾都用非常简短的语言回答了从企业的角度,如何看待能源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这个问题,我听下来是不是可以这么来理解,能源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两者的关系来说,能源技术创新它是一个源泉,是一个动力,或者说是一个手段,它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变革、创新,降低成本,使得企业提高竞争力,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两个因素对企业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我觉得至关重要,但是科技创新确实是很重要的基础,是源泉,是动力,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我就简单谈谈我的一个理解。

    好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就谈到这里,进入到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这样,双碳目标背景下,光伏产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刚才冯总在前面的主旨发言里也谈到了,我们想请光伏企业代表,主要是两位,一个是天合光能的,一个是通威的,这两位领导来谈一谈,分享一下你们企业在这方面的一些前沿技术、创新的布局,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请冯总先说。

    冯志强:谢谢主持人。天合光能一直从事光伏的产品研发到销售,这是一个主要的业务,其实天合光能也看到了未来能源发展的需求,拓展到了光伏、储能、氢能,这是一体化系统的研究和我们为客户带来的价值,所以我们有光伏研发团队,也有储能、也有氢能,今天我看到除了光伏,还有储能,还有氢能的专家都在,我觉得从天合光能来说,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一个是光伏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因为光伏最核心的部分,就像半导体最核心的部分是芯片研究,所以太阳能电池是光伏的核心,而储能电芯是最核心的东西,刚才听了常州大学校长的报告对我很有启示,我们也有这样的电芯研究团队,对现在的磷酸铁锂比较成熟,以及未来的,不管是固态电池,或者是钠离子电池等等也有关注。什么意思呢?从光伏到储能它的前沿技术我们非常重视,虽然现在没有产业化,五年甚至十年才能产业化的技术,我们不能等,我们在实验室里面就要开始研究,等到那时候不管是企业的竞争力也好,行业发展到那个阶段也好,这是源头的技术研究一定要走在前面,这是天合光能的一个长期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就是技术创新一定要从实验室开始,然后产业化结束,一定是有一个闭环,如果只做实验室研究,不给它产业化,这个创新活动没有结束,所以我们强调的创新实际上是技术研发走在前面,产业化如何给客户带来价值,尽管有些技术需要未来才能够实现,我们也可以,这是我们发展的逻辑。所以在太阳能电池方面,我刚才讲了一个钙钛矿电池,我们现在没有说钙钛矿电池一定会产业化,这句话讲的太早了,我们要研究能促使它能够在某一天,在几年以后,真正作为一种迭代发展的产品走向市场,这是我们非常热衷的研究方向。

    黄少中:谢谢冯总,请小平总说上几句。

    吴小平:好的,通威在硅料也好、电池也好、组件也好,这方面的创新动向、各方面的工作比较关注,我这里补充汇报一下我们在应用端目前做的几件工作。

    第一件事情就是通威最早从2015年我们开始首创的渔光一体的开发模式,最早是从农业这个板块起来的,本身也是通威农业和新能源两个主业之间的创新性融合方式,下面发电,上面养鱼,在这个过程中,以光伏反哺渔业的方式,推动中国渔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我们很欣喜的看到,目前来讲,在“十四五”大的背景下,西部的大基地承担更重要的任务,目前推进的不是很理想,方方面面的原因,我们很欣喜的看到渔光一体这样的商业开发模式,被更多的政府、企业采纳,我们看到江苏省在2022年到2023年,包括2023年上半年所发布的开发指标,100%都是渔光一体这样的商业模式。通威在这么多年的过程当中,我们所积累的方方面面,包括为了解决渔业养殖更好的光照、更好的通风,以及更好的捕捞、投喂的条件,我们也推动了大跨度锁结构的柔性支架,这个新产品的成熟和广泛的应用,目前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企业都参与到这样的过程中。通过渔光一体能够在整个双碳的推动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土地资源的问题,这个对于通威新能源来讲所有终端工作的重中之重。

    另外一方面我们还在做的一件工作,也向大家汇报一下,就是光伏电站的智能建造,做这个事情其实有一定的前瞻性,可能也比较紧迫了,实际上我们看到每年数百GW甚至千GW,是数十亿的光伏板,这个光伏板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非常海量,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光伏电站现场施工人员的年龄,我们这边掌握的数据已经超过了50岁,所以通威提前布局了光伏板智能建造的课题,目前我们的设备和技术也迭代到了第二代,也非常期待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更多的同事,大家一起来关注参与这个事情。

    第三个我们在创新或者研发方面做的一点工作,是在储能这边,我们也看到目前整个行业在储能这个热点上,积累了充分的人才、资金和技术,所以通威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倡导一个行业的分工化合作,我们在储能方面更多关注的是一些,讲的不一定准确,相对比较小众的,相对来说它的商业价值不是那么高,或者投入跟风险之间的比例更加糟糕一点这样一类的项目,总的来说光储融合,光跟储能够更早的,无论是通威自己做的一点小的努力,还是整个行业大家一起的努力,能够更早的光储一起,光储的平价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能够更早的到达各位的面前,我相信新能源后续的路就会走的更宽、更快、更好,谢谢。

    黄少中:谢谢吴总,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光伏电站的智能化问题,确实随着光伏的规模越来越大,智能化确实要摆在一个很重要的议事日程。

    第三个问题就是随着风光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容量占比越来越高,如何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如何科学的布局调峰容量?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电在调峰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对化学储能的展望等等,请协鑫的王总作一个简单回答。

    王世宏:大家清楚后续我们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会越来越高,会越来越大,这也是我们碳中和、碳达峰的必然趋势,就是绿色能源的方向。但是风光电源的特点大家都清楚,是靠天吃饭,有风就有风电,有光就有光电。所以现在随着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比例越来越大,我本身当初上学的时候,第一个工作就是搞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这样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越来越大,对于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了无形的巨大压力,这也是我们国家这个体制给我们的优势,所以我们到现在为止,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还是保障的不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再生能源接入量越来越大,给电网公司无形当中就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怎么办?这就是峰谷差太大,前面我听了晏校长的专题报告,非常振奋人心。到目前为止,峰谷差的调峰主要储能靠抽水蓄能,抽水蓄能到目前为止是储能方面最成熟的技术,它的效率是75%,在高峰时段可以发出70%以上,或者75的电能,这就是平抑峰谷差,如果资源越来越多,现在光靠抽水蓄能是无法解决的,因为要建抽水蓄能电站需要很多自然条件,要上水库,下水库,所以我们化学储能后续我个人认为解决电力系统安全,解决风光资源消纳的重要手段。我非常赞同冯总刚才谈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尽管目前的阶段,化学储能市场前景还不能做到平衡,但我个人预计三到五年必然会成为我们保障电网安全的重要支撑。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其他没有了。

    我再补充一下,实际上我们中国的电网很大,比如天然气发电,包括煤电,怎么样能够有效的把天然气发电,以及煤电的调峰空间进一步放大,最初我记得刚从事传统能源的时候,调峰幅度只有30%,后面到了50,现在到了70%,比如一百万的煤基只能降到70万,现在可以降到30%还能正常运行,但是天然气发电也是清洁能源,对电网的支撑也是有巨大的作用,碳排放也小,启动快,启停快,天然气发电能够更好的满足电网调峰的需要,其他没有了。

    黄少中:谢谢王总,就像王总所说随着新能源大规模的发展并网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确实带来很大的威胁或者影响,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要大规模建设储能,包括抽水蓄能这些传统储能,也包括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但新型储能也面临很大的问题,王总说三到五年能够进入规模化商业化运行,我们拭目以待,起码目前来看它的经济性、安全性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来认真研究,需要各个企业来进一步实践,进一步加大规模,提高它的稳定性、技术性,降低成本,提高它的经济性。谢谢王总。

    我们进入第四个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数据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前段时间国家数据管理局正式成立,在国家发改委之下,局长已经到任了,数据如何优化能源的利用效率,智能化技术如何赋能企业的绿色高效转型?这确实是在能源转型当中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就这个问题想请仪能科技和万帮数字两家企业来谈谈你们的看法,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

    欧阳洲:大家好,这里先推介一下我们公司的产品,刚好跟这个有关系,我们公司最近推出的产品叫PowerDB高速分布式仿真数据库,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呢?通俗一点说就是把大数据的处理加速,我举个例子,我们经常提到储能,储能在充放电的时候数据量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兆瓦级的储能,这个时候要在处理这些数据,还要对它进行分析,甚至有可能要对它进行流失计算,它对数据处理的速度要求是很高的,原来是高速分布式仿真数据库,是用国外的RDS技术,我们的PowerDB完全兼容这个RDS,因为我们进行了性能的优化,它的性能都在RDS的5倍以上,可以快速提升大数据的处理速度,目前也是一款新创的产品,也是完全自主可控的,也在我们自己三合一的平台上面用起来了。

    黄少中:谢谢欧阳总,下面请万帮数字的。

    李宏庆:公司的名字叫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对于数字在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有我们自己的理解,我们也形成了一个总结,叫交易定义场景,场景定义算法,算法定义软件,软件定义硬件。我们所做的,比方说像充电网,一头连接着我们的能源网,一头连接着我们的交通网,怎么高效的能够连接,让我们的能源能够有效的到达它所需要的地方,以及和电网做互动,我们从一开始有用了这个数字的技术。比方说我们是在业内第一个用扫码的方式去支持充电的,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建成了在全中国规模最大的公共充电网络,也是全部都能够上线,不仅能在线上做运营、做运维,甚至我们把已经投建的设备,让它发挥数字化的价值,从而来支撑我们新的充电网络要在哪些地方去布点,我们开发出来了智能的数字化的站址选型模型,让场站投建有了数字化的支撑,包括使用率、设备在线率、运转效率、电损的情况,都能一目了然的看到,这样的话用数字化的技术来去支撑整个运营的工作。当然在背后是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支撑,来去支撑我们技术的创新,就是围绕着高效的能源转换和能源互动,围绕着用户的友好体验,来提供一些数字化的支持。

    我想最终数字化可能不仅能够是一种支持的工具,它可能更多的还是一种思维的模式和业务运转的方式,也希望后续能够和大家更多的开展这方面的交流,谢谢。

    黄少中:谢谢,正像李总说的那样,数据确实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数据的汇集,更是一种观念,一种模式的变化,未来我觉得这种形态、这种业态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在能源发展转型当中发展重要的作用。

    进入第五个题目,这个题目是这样的,综合能源服务的关键技术应用和业务模式实践成效如何?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问一下远大能源的代表。

    张传兵:主持人好,综合能源无非是包括了四块,包括源,网、荷,储。这个源我理解是生产侧,综合能源可以供电、供暖、供热、供蒸汽等等综合应用模式,它不是某一种技术,它是技术集成的解决方案。在生产侧,所谓的源,我们的体会第一是应该更多的利用各种余热、余压,比如说余热余压去发电,还有余热去制冷采暖,提供蒸汽热水等等,包括能源的梯级利用。当然也要跟能源的状况相结合,前几年认为能源高效利用的一种方式,比如说天然气的分布式能源,这些年因为燃气价格的飞速涨价,已经没有经济性可言,没有办法再去做,但我们还是有非常多的余热可以应用。从传统的,不管是火力与发电,还是工业,大量的余热如果能够应用于采暖,可以解决北方大部分的采暖问题,有一些高品质的余热可以制冷,比如说一公斤以上的蒸汽,300度以上的烟气,包括80度以上的热水,都可以拿来制冷,再高品质的余热甚至可以去发电。

    同时还要更多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除了光伏、风电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但在用户侧不可能直接用太阳能,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们可以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去制冷,比方说远大在南京,联合南京的南部新城,也就是民国的首都机场这块搬迁,距它两公里以外规模是每天三百多吨的污水厂,夏天的温度是28度,可以作为空调的冷却水,冬天的温度在12度左右,可以作为热泵的低位热源,热泵去采暖比直接采暖高三倍以上,这是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在全世界直接用来制冷的,包括采暖的,规模是最大的,规划的面积是240万平方米,为公共建筑设置集中的能源站,去供冷、供热。

    在网这一侧,企业能做的并不多,不管是电网,还是热网,热网也是要和当地的政府和企业有机的结合,我们在南京的这个项目,我们的热网是采用由政府平台公司去投资,我们企业去租赁这样的商业模式,建设的困难非常大,初期的投入也很大。

    企业更多能够发挥作用的是在用户的负荷,其实建筑来说空调的能耗大概占到一半,50%左右,一栋建筑50%左右的能耗花在了空调,空调上面的节能空间目前看是相对比较大的,我们的经验去看,就包括我们目前所在的希尔顿酒店,如果通过提高能效的方式,提高整个系统换热效率的方式,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它的空调能够比较轻松的做到30%左右的节能,并且这种并不降低它的舒适品质。这个是企业可以发挥作用的比较大的地方。我们在做综合能源的时候,不仅仅是重视这个生产侧、供应侧,同时还在关注用户侧,怎么样能够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同时能够降低它的能源消耗,这是我们的核心所在。

    储呢,刚才一些同行更多讲的是储电,实际上储热和储冷也应该引起行业的重视,在目前的现状之下,新的电价政策的改革,日夜尖峰价差拉的比较大,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它的蓄冷、蓄热的经济性已经开始体现。当然作为行业人士,我们觉得储冷、储热目前的效率有点偏低,还应该开发更高效的蓄冷蓄热材料,可以把很多间断性的余热,蓄冷也可以很好的削峰填谷,在这方面也有相当好的作用。

    如果这个行业发展目前还有什么样的痛点,我个人觉得综合能源,或者节能服务这个行业,这些年发展的非常快,企业的数量破了一万多家,但总体来说这个行业,不管是央企还是民企,大部分都没有掌握核心的密码、核心的钥匙,总体的经济效益并不是很好。这个效益不好我理解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自己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这个业务,它是和纯粹的生产,比如说投资一个风力发电,它的盈利是可以预测的,如果做综合能源很多是无法预测,它的边界条件非常得含糊。再来是用户的原因,用户很多的预期,比如说在江苏也有做的很多区域集中供能,大的规划,在南京有用长江水做集中供能,从技术上非常好,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房地产形势,新城区开发的速度会大大降低,目前只实现了区区20万平米,所以不可能实现好的经济性。还有其他社会的一些因素,比如说电价的价差不够大,政策支持不够多,这是关于综合能源的痛点和目前的情况,简单汇报,谢谢。

    黄少中:谢谢远大的张总,综合能源确实近几年发展很热,各个企业都在发展综合能源,正像刚才张总说的里面存在很多问题,究竟怎么才能盈利,找到自己的钥匙,确实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谢谢张总。

    我们进入第六个问题,氢能现在随着国家的产业政策出台发展很热,可以说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头戏,但是这个绿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未来的前景究竟如何?怎么来展望?我们请中船风电的代表简单谈一下。

    刘昊:好的,谢谢主持人,像这个问题是氢能技术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很多在座的领导和嘉宾都疑惑,氢能和中国船舶有什么样的关系?大家知道辽宁舰大航母是中船造的,前两个月爱达魔都号咱们国家第一艘大型邮轮也是中国船舶做的。大家有没有听到过这样一个信息,今年4月份,在法国总理马克龙访华的时候,也是见证了全球前三大船东达菲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签订了12艘一万五千标箱的大型集装箱甲醇双燃料油轮,可看到氢能是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进入传统燃料领域非常好的载体。像刚才主持人、协鑫都提到了,未来咱们国家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消纳和外送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瓶颈,比如说咱们西北大基地的建设,在新疆、甘肃、青海都有大量的新能源,但是特高压的输送怎么输送到东部的负荷地区,在当地又消纳不了,怎么办呢?而且可再生能源是波动性的,是靠天吃饭的,是不能存储的,这个问题又怎么解决呢?氢能给出了很好的答案,第一它可以存储,第二它可以运输,第三它可以转化成其他的电源,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制氢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央企业的五大六小的发电集团,还是在座的很多能源企业,都开始布局氢能这个产业方向,因为它可以把不能存储的可再生能源的绿电找到新的应用场景,比如说交通领域,我们看到奥运的大巴,重载卡车,包括化工领域,河北钢铁已经开始了氢能冶金制方面的技术城市,包括航运和航空业都在开始通过氢产生这样的绿色燃料,所以我们看到氢它有很广阔的应用场景。当然在近期国家氢能发展比较快,也遇到了一些我们觉得关注的点,第一是经济性,绿氢成本比较高,跟传统化石能源的灰氢、蓝氢比较,它的价格存在劣势,怎么体现它的绿色溢价,就是刚才说到的,要找到对应的场景,比如说未来到欧洲航运这样的绿色甲醇,马士基可以开出可能是七八百美元很高的溢价来采购。所以怎么去找到绿色溢价的场景非常关键。第二个就是协同整合,在座的很多专家都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如果要到氢这个领域,我们要进入化工领域,从氢的制备、球罐的存储、管道的运输,再到后面的消纳,都是一些可再生能源和化工跨界的问题。最后就是要因地制宜,像前段时间投产的新疆库车的绿氢项目,它是光伏绿氢跟化工的整合,像国电投在吉林大安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未来会面向日韩掺氨燃烧这样的场景。所以可再生能源往氢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有因地制宜才能让这个落地更加高效实际。

    黄少中:谢谢刘昊先生。我们专业化的问题就到此结束。时间也快到了,我们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请每一位嘉宾围绕今天这个会议圆桌讨论的这个主题,也就是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影响和作用,用高度简练的一句话来概括,或者来谈谈你的核心观点,或者说一个展望,或者说一个祝愿都行。从冯总开始。

    冯志强:好的。在国家新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希望通过科学探索、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学研融合的创新模式,为国家能源高质量发展做贡献。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

    黄少中:说的好!王总。

    王世宏:电力能源大有作为,液体化+智能化才能够成为气体化,我们要做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电力能源人。

    黄少中:谢谢。

    吴小平:好的,光伏改变世界、创新成就光伏。祝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黄少中:谢谢。

    欧阳洲:我也是一直做技术出身的,我觉得这是对自己的要求,不忘初心,让自己对新能源的发展尽一些绵薄之力。

    黄少中:谢谢。

    叶建群:我觉得光伏是一个每天和阳光打交道的一个产业,所以我相信它未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也是一个阳光的产业。我相信我们每天和阳光打交道,不但是产业越来越健康,我们人也会越来越阳光。

    黄少中:谢谢,我们都会越来越阳光。

    李宏庆:我认为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技术创新,将会加速交通电动化、能源数字化的进程。

    张传兵:节能是最便宜的绿色能源,足够的节能加足够长的寿命也是最便宜的双碳实现路径。

    刘昊:氢能就像十五年前的风电,它才刚刚开始,但是它会使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消纳的重要路径。所以它既是挑战,也是我们未来巨大的产业机会。谢谢!

    黄少中:谢谢,谢谢各位嘉宾非常简练,但是又高度概括,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了。

    至此,我们今天的圆桌就接近尾声了。最后我想说两句话,第一个我认为今天的圆桌讨论对话交流,虽然时间短,但是每位嘉宾都谈的很好,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或者切身感受,有很多很好的观点、建议给大家分享,我相信大家听了以后一定能够收益。第二个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大家都很守时,很遵守时间,时间观念都非常强,都按照我们这个时间,我们五点半结束,现在还提前了五分钟。

    再次感谢每位嘉宾,谢谢。圆桌讨论到此结束。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投资”不仅是一个术语,更是能源行业的重要引擎,推动着碳中和时代的到来。在追求更清洁、更可持续未来的道路上,需要革新传统的商业模式,将绿色和可持续融入到每一个决策和行动中。本次圆桌讨论以“金融服务绿色发展”为主题,由普华永道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张晓蕊主持。

    圆桌讨论:金融服务绿色发展

    主 持 人:张晓蕊 普华永道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

    讨论嘉宾:

    束兰根 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裘孝锋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

    陈庭燕 中车国创投资部总经理

    董善宁 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

    主持人普华永道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张晓蕊:大家好,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参会者,非常感谢大家参加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我们也在这个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投资论坛,我们现在进入一个圆桌对话的环节。我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普华永道可持续发展的合伙人张晓蕊,今天非常荣幸和好几位重量级嘉宾,一起共话绿色发展的未来。

    下面我首先回顾一下,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是进入了一个全面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绿色金融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必不可缺的保障。绿色发展会成为一个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更重要作用的角色。

    本次的圆桌对话主题是“金融服务绿色发展”,我们邀请到不同领域的嘉宾,来讨论绿色发展的主题,讨论金融及投资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以不同的视角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首先我为大家逐一介绍一下参会的嘉宾。

    首先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席束兰根先生,中基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裘孝锋先生,中车国创投资部总经理陈庭燕女士,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董善宁先生。

    大家都知道,绿色金融在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下面就有请束兰根院长为大家分享一下,具体是什么样的重要角色,又会发挥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束兰根:今天的圆桌论坛主题很好,留下来的观众都是我们的铁粉,面对铁粉我们要讲真话,讲干货。我们今天参加这个会议的各位,对这个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包括绿色低碳都不陌生。我就直奔主题,绿色金融从国家推出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接近7年的时间。

    这7年中,首先绿色金融发挥了政策引导的作用,过去没有绿色金融这个词,2016年国家正式颁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以后,绿色金融在金融业中,首先是银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几个主要的领域全面展开以后,7年下来,到今年的6月30号,绿色金融,特别是绿色信贷,已经到了27万亿,占比10%左右。所以应该说在政策的引导上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第二个,绿色金融在资金的支持上,在未来来讲,发挥了蓄水池和水库的作用,现在我们要达到双碳的目标,这边有中金的同事,中金2020年有一份报告,说如果要完成双碳,我们大概需要183万亿的资金量。但这个太少,按照马老师的预测,应该接近400万亿。国际上有学者认为,认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排碳大国,如果要完成这么大的自然碳汇和人工碳汇相结合,尤其是科技的作用,不可或缺。我们也做了一个测算,到2060年,我们一起的整治,吸碳是20多亿吨,我们有近80亿吨需要通过人工技术,比如说CCUS等技术,大家刚才开会的时候,我就在翻手机,大家关注到了吗?科技部工信部刚刚公布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最新目录。最新技术的目录,有8大类。我认为这些技术的投入也好,国家示范也好,需要巨大的资金。

    第三个,我认为是促进市场机制完善的作用。这个就要讲到2021年7月16号正式启动的全国碳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市场。这完全是一个人为的政策市场,也是全球97年以后力推。尽管现在这个市场还不完善,但是我认为,我们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就是把八大管控行业全部纳入进来。同步我们在不久前的中国服务贸易大会上,习总书记也明确指示,要加快建设碳减排市场的工作,这一块北京绿色交易所也紧锣密鼓的启动。一个是强排市场,一个减排市场,通过这两个市场,我相信下一步对企业的技术促进作用,会极大的推动。

    第四个方面,绿色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金融应该说过去是大一统的泛泛的讲,现在是点对点的。从金融的结构性货币工具可以看出,一个是推绿色金融的时候,我们推出了绿色金融的货币工具,我们推双碳的时候,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下面还要转型信贷、转型金融上有一些货币工具推出,包括前两天国家金融总局副局长表态,要推绿色信贷的资产证券化,等于是把已经投放的绿色信贷再做进一步的资产证券化ABS。

    最后一点,我们所有的减碳降碳离不开企业的信息披露,这是你们的强项。这是您的强项。安永也好,普华也好,是国际大机构,从我们国资委发布的通知,包括上市公司,现在都要力推ESG的信息披露,只有通过ESG的信息披露,我们才有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这个领域。当你是一个信息不透明的市场,资金是很难进来的,我认为,绿色金融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绿色的评估以及信息的披露。从这五个方面总结起来,一个是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市场机制、科技创新的促进、绿色的评估和信息的披露。

    这五个关键要点。

    今天感冒了,原计划今天下午我是主持人,没办法,我前天感冒以后嗓子疼的狠,也不敢多说,把时间交给其他的同事,一起发表意见。

    谢谢。

    张晓蕊:非常感谢束院长的精采发言,我们也觉得受益良多,下面我们讲一下未来绿色可持续投资方面的机会和前景,有哪些细分的领域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发力,有请裘总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裘孝锋:刚才几位演讲嘉宾对绿色的可持续投资做了很多介绍,一个很重要的是绿色能源的生产,就我研究的领域来说有三个细分领域,可能是围绕绿色能源生产之外的,绿色能源使用相关的,对可持续投资,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有比较大帮助的。

    第一个,电是我们能源构成的主要主体,但是日常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热,还需要蒸汽。怎么把电高效的转变为蒸汽和热,这个现在的技术体系对这块的效率还是有巨大的提高空间。这是工业生产回避不了的。比如说生产钢铁也好,生产化工品也好,没有蒸汽和热,这个过程是完成不了的。

    第二个,我自己个人理解,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举个例子,比如太阳,我们通过绿色的光合作用转变为植物,植物里面有一部分的果实我们运用了,比如玉米我们吃了,但是玉米秆我们没有利用,这个利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本身玉米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构成,要把这个紧密连接起来的细胞打开,转化为我们可以利用的化工品或者能量物质,这个中间,目前的科学技术离充分利用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我们就做成纸浆这样相对低端的产品。但是这块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空间。从碳排放角度来讲,这是属于碳足迹,把二氧化碳吸收进来,组成生物质架构,这块如何在技术上,如何通过合成生物学,其他酶的方法也好,能不能把这些,原先不能转化的生物质转变为人类可以利用的,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帮助的产品。这个如果可以产生的话,我们很大程度上可以把很大的一部分石油也好,煤炭也好,不需要再用来生产一些化工品了。

    第三个,和日常生活挂钩的是产品的循环利用。我们以前都是用了就废弃,就抛弃了。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满足需求源源不断的开采石油和煤炭,二氧化碳排放就很大。现在一些塑料制品的循环使用,很多日常用品的循环使用,尤其是在欧洲这边,我感觉后面有一些强制法规,你在食物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一些这类的产品,从目前来说,我们喝的矿泉水瓶,本来大部分是用原生的PET如果回收利用完以后再添加到里面,比如添加20%到30%,目前在欧洲,这个比卖原生的还要贵。还有欧美一些比较大品牌的服装厂商,在衣服里面用再生原料做的化学纤维,这些就是对可绿色持续发展都有比较有意义的。

    我大致就是说这三个领域,供大家参考。

    张晓蕊:非常感谢裘总的发言,我们一起听一听陈总的看法和观点。

    中车国创投资部总经理陈庭燕:非常荣幸可以参加这次的未来能源大会,我们中车总部是在北京,我们在北京参加的各种活动还是有一些的,但是在其他的活动我们其实还参加的比较少。中国中车集团下面有3家上市公司,一个是中车股份,一个是时代电器,还有一个是时代新材,其实中车提起来大家都认为是做轨交行业,轨交在我们营业收入里面只占总收入的一半,就是900多亿的规模。在新材料、半导体、风电、新能源装备、储能、氢能,包括这些领域中,中车都是涉足比较多的。轨交只占我们收入的一半,我们收入的600到700亿构成是由风电装备,这个里面的风车里面的风机,中车产的超过全国风电总装机量的一半。叶片占到全国风电里面叶片产能的头一名。塔筒、齿轮箱这些,中车的核心零部件布局,都是非常多的。在时代电器下面还有半导体,半导体模块大家都很熟悉,在光伏和汽车领域里面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从光伏来看,逆变器中中车的出货量是非常高的,从芯片到模组,到系统,到最后的EPC工程,中车都是有涉及的。从储能来看,去年中车的储能量已经是在发电侧占到全国第二,去年中车储能的订单量是15个GW,完成量是10个GW多一些,我们业务增长也是非常快的,包括目前还有氢能,氢能是中车比较大的业务板块,所以可以说围绕着国资委、工信部这些绿色战略,中车的布局是非常多的。像我们下面还有电动的大巴、汽车,还有各种汽车零部件,对于核心装备的供应量也是非常高的。在这块中车绿色发展的方面,不断往前做。

    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讲,从集团战略来讲,今年或者明年的重点,还是要发展IGBT,包括制造、封测,还有IGBT的模块,这些都是会新建产能,都是为了适应光伏、汽车、新能源相关的。从其他的投资来讲,风电装备也会持续投资,包括在常州也是今年刚刚落地了,也是会投资10亿建一个风电的齿轮箱,大力支持7所的业务发展。从其他的绿色能源的角度,投资量都是非常大的。包括像刚才我听到投资机构也提到了,除了新能源的投资,找金融机构的融资,这块不是最大的问题,企业的资本金可能是最大的问题。中车从装备制造的角度,我们自己为了拉动我们核心装备技术的提升、生产和产能的扩大,我们为了这个目的,也成立了一个100亿的风光基金,专门配合装备资源开发。

    刚才说的是我们集团整体产业介绍和大的投资规划。从我们中车资本和下面发起基金的角度,我们从中车作为制造业,作为产业投资的平台,我们也是主要发展产业和融资相结合。在这块我们代表中车的产业来做产业上游技术、核心技术的投资和布局,在股权投资领域涉足的还是比较多的。中车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两大金名片之一,央国企的头一名是中核,但是中车也是国产自主的代表。我们在核心的追求上,一个是降本,一个是提高质量,就回到新能源的投资来说,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目前确实是在新能源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投资央国企是比较重的。都是为了把核心的产业先给拉起来。但是从我们产业投资的角度,其实是会发现产业投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这个氢能为例,有可能上游的制氢端会先获得资本青睐,因为你先制出氢来,后面的储和运才会获得市场的关注。我们从产业投资的角度,也会关注可以降本提高质量的核心技术的发展。

    可以举一些例子,可以降本的包括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包括智能运维,对后市场的分析,包括大数据的处理、模型的建造等等。工业互联网是软件层面的,我们从软硬件结合的层面,会考虑在硬件层面的国产PIC、DCS、工业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的领域,结合大模型来做工业体系里面的降本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核心关注的,跟我们生产过程中的降本相关系的关键技术,和新的方向。

    从提升效率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会关注一些能够改变现有结构的,比如像刚才各个同行也提到的,新能源会有消纳的问题,弃风弃光的问题,可能会造成新能源的浪费,还有是风光发电站很难并入国家电网。怎么样调这个结构,包括调频的技术,调频的设计,包括现在从电网侧改革上网电价,做一些竞价的方式,这些都是我们比较关注的。在这个领域里面,像虚拟电厂技术,售电的策略,这些核心的算法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领域。从能源的产生端投资热点,可能会转向能源的用户侧,怎么样通过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式,引领用户就地消纳,或者说循环利用,怎么样把这个能源更有效的利用,这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

    我们投资的策略其实是伴随着中车非常长的产业链条在布局的,包括在氢能里面,也比较关注,制氢端已经有一些可商业化落地的场景,我们在氢能的制造里面,AEM、PET,都是目前的技术,下一代的技术来讲,比如说SOEC(音译)相关技术我们也是比较重点关注的,和工业结合比较紧密的地方,有自己的技术优势,这些技术发展方向都是我们重点布局的。

    谢谢。

    张晓蕊:谢谢陈总,陈总的分析非常详细,从一个全产业链的角度讲如何做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刚才我们分享了可持续投资方面的一些机会和前景,从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角度来看,如何更好的助力这些机会的落地,我们想听听董总的看法,有什么可以分享的观点。

    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董善宁:晓蕊总临危受命,但是这几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们束总从绿色金融发挥什么作用,推动绿色发展的角度,从比较高的层面做了一些剖析。裘总和陈总,指出了绿色发展之下业务新机遇在哪里,到我这里就说怎么干怎么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简要说两句话,就是增加供给,提升适配,这是总的原则。作为一个银行业金融机构,怎么做到这两点呢?我想从两个层面来看。第一,对外要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多元化的需求。第二,从内部,要以风控为根本,筑牢风险的底线。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交流。

    第一,怎么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做好以客户为中心。首先是分析客户需求是什么,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简单列了四点。第一,融资成本,刚刚我师弟做了很好的解读,成本现在是企业很关键,无论是资本金成本,还是融资的成本,都很关键。这方面有很多方法,刚刚我的报告里面也指出来,常用的,或者说目前银行常用的是两种,一种是财政政策的工具,低息的资金运用好。比如我们跟财政部合作的信贷产品。另外一个是央行的货币工具,再贴息也好,再贷款也好,用好。第二个,客户需要优化财务结构,优化报表,以新能源行业为例,最近国资委考核央国企的新能源占比,目前的举债率很高,但是考核,对负债率的考核,时点要求很高,金融机构能不能帮他们优化报告的需求呢?这方面也可以创造很多的机会,比如Reits,这方面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在里面起到很多的作用。包括账期管理,现在很多制造企业,资本投资下去,固定资产投资下去以后,很多的融资需求是怎么解决销售层面的融资管理,怎么帮他管好账期,怎么最大程度的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块也给金融机构提出了很多金融创新的要求。第三,怎么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满足多元化需求,现在客户对金融要求越来越高,光光银行类的服务还不行,同时需要你各个方面的满足。举个例子,现在有一个非常确切的需求,我一个减碳减排项目,从投资到我签发成CCER,形成现金流的期间,这个时间是很长的,少则一年,多则两年,这个期间我的碳减排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个资金怎么获得呢?用金融语言来说,都是未来的应收账款,这个应收账款怎么融资?目前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里面是没有办法融资的。这方面怎么形成确权的动作,这方面就需要银行跟其他金融机构,比如说资管,我们行现在跟资管就谈这个事,一起把这个商业模式形成,提升可融资性。最后一个,要满足我们客户的监管要求,央国企就是国资委的考核,这方面怎么满足。我举个例子,现在央国企需要你要制定转型路径、路线,这方面我们束院长是专家,央企自己能力很强,很多的中小型的企业,甚至地方的国企没有这个能力,作为一个金融机构,你能不能在这方面给予一些支持。我所谓的非金融、非资金类的服务,有没有可能呢?最近我们行正在布局这方面的能力,我们有一个金融金管家的服务,里面有很多资金的服务,非融资性的服务,现在我们要把我们绿色赋能的服务融进去,作为一个非融资性服务的一部分。

    对内呢,从根本来说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也会影响金融产品的创新和供给。这方面是三个考虑。第一,最间接的,我刚刚下面跟很多专家交流过,我在不同场合也一直在提倡,绿色金融的重点在前面两个字,绿色。不在后面两个字。从金融产品供给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中性的,不管是不是绿色,还是棕色还是黑色,融资就是融资,是中性的。什么意思呢?什么是体现绿色呢?银行应该考虑绿色属性,也就是它的环境、气候,以及最近比较流行的生物多样性风险和社会风险。从银行来说,我怎么把最新型的风险纳入既有的风险管理体系?这里面有很多工作要做。现有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这些制度和流程,很多方面是不能满足的,所以这方面要进行创新。从战略层面,从授信政策方面,从单个业务的风险管理和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管理层面,怎么做。最后,更重要的是信息披露。第二个方面,传统的信用风险会出现新的要求和新的变量。比如说搁浅资产风险的评估,刚刚我报告中也说了,一个企业要转型,我给他资金了,但是如果转型不成功怎么办?我给他资金的时候,我给他做风险评估的时候,我产品里面,包括我给他服务的模式里面,是不是要做一些考量,这也是一个方面,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第三个,政策风险,我们讲绿色发展,讲低碳转型,实际上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产业的政策,以及金融监管政策的共同协力支持下才发生,这些政策的变化都会带来新的风险。自然这些风险也会传导到金融机构,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如何提供金融的供给。

    这三个方面是如何从风险的角度,来把控你的产品供给。

    总的来说,要对外以客户为中心,对内做好风险防控,两者做好统筹归一,在综合考量之下,取得一个动态的平衡,这是金融机构做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一些考量。

    谢谢。

    张晓蕊:在董总的演讲过程中,感受到作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赋能的一些热诚。刚才我们讲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投资的一些机会,也讲到金融产品层面,服务层面,我们做了什么先进的实践和创新,下面有请各位嘉宾,针对未来可持续绿色发展,政策、规则,包括接下来有什么建议,欢迎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先从束院长开始。

    束兰根:我讲一点建议。

    我们所有双碳、减排,用习总书记讲的,我们要实现双碳目标,绝不是敲锣打鼓,也不是喊政治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落实。从微观层面来讲,我提的建议,我提了三年,很开心的是今年9月3号,国家金融总局明确,要把企业的碳表现,就是企业的碳画像,作为银行对企业微观主体支持的重要授信审批条件之一。我再2020年提出这个建议,应该说初步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我的建议,如果确实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要把企业的碳表现、碳画像、碳风险,作为我们微观主体的重要切入口来抓。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政策是一个部委办政策,每个人只管自己的,我再若干次会议上讲,我们发改委只管GDP的投资强度,不管总量,生态环境部是管总量,不管强度。工信部是管我们工业生产的节能降耗,是管过程。还有科技部等等,我们所有的政策要糅合到一起,我在2021年就申请立项了,目前全国唯一的一个省级标准,就是企业的碳风险评级和评估标准,而且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六大维度,包括了碳排放、碳减排、碳强度、碳敏感,包括和气候有关的这些指标,这个已经申请了知识产权专利,也开发成系统,我也希望在座参加会议的企业也好,单位也好,金融机构也好,我可以免费给大家使用这套工具。但你不可能永久免费的,因为我们这整整做了3年,近800万字的标准立项报告,成果已经应用了,还是要扎扎实实的,从具体的层面推进双碳工作,如果没有碳的下架与减排,如果还像现在这样的碳排放,我们未来的压力是巨大的。

    裘孝锋:我就提一点政策建议,这次的能源转型,我觉得跟历史上的能源转型是有很大不一样的,这个主要体现在一点上,就从煤炭对生物质的替代,这是更高密度的能量,性能更好的能量,这个发生是自然发生的,不 需要有一个政策的制订者推动替换,因为本身是一个先进能源对落后能源的替代。但是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主要核心的问题是能量密度的问题,和现有能量密度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政策驱动在这个里面就非常重要,怎么样营造一个,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要往那个方向转型,如何让市场,市场参与主体形成比较稳定的预期,比如说像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我的电价大概是在什么位置,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这个对各方面市场主体的投资行为,会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还有刚才束院长提到,我们中金公司的一本书“碳中和经济学”,我们当时估计是200万亿,为了把中国从现在的能源体系变成一个可再生能源体系为主的体系,所需要的,各行各业加在一起的投资,这么大的投资,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稳定预期的政策环境,就是刚才说的,前面的能源转型是自然发生的,这次是在政策的驱动下发生的。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稳定的政策预期,这是至关重要的。

    陈庭燕:我从这个产业投资的角度来提,政策上,希望对前瞻性的技术和先进的技术,要有一定的产业扶持力度。以我们投资的很多项目来看,核心系统、核心技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没有商业化的,如果是算账来讲,是算不过账来的。怎么样解决在未商业化时候的成长问题,如果是市场化的投资机构来评估,用PE和PS是没有办法算的,我举个例子,锂电池的技术,从05年左右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到15年、16才真正的做大规模的商业跑通,氢能未来可能也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现在可以看到,氢能的装备也好,还是氢能的设备也好,在没有大规模商业化的时候,每年的设备成本是要往下至少降30%,这种情况下,氢能企业怎么样坚持住,实际上我们产业资本就在干这个事情。不是说因为现在不赚钱,我就不投资。我理解,从政策扶持的角度来讲,金融机构都会要求明确的回报率,比如要求你分红,每年要有多少净利润,实际上从我们产业投资的角度,我们会看未来的应用可能性,还有跟我工业上怎么样结合,和我产业怎么样紧密的推动技术发展。从双碳技术来讲,可能也是有随着技术更新迭代,才能真正实现双碳的经营目标。

    目前的氢能是算不过来账的,不管是从制氢、储氢、运氢、用氢都算不过来账,这种情况下我们做装备端和制储运的所有上下游的厂家,我们都在不停的往里面投,投到一个什么样的临界点,也就是说,氢能产业可以算的过来账了,我们需要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的到来是需要政策和资金的不停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其实是希望国家政策还是对于前瞻性的技术,目前没有太商业化的,有一些倾斜。

    谢谢。

    董善宁:说到政策,我感觉三个关键词。

    一个是横向的,各个不同领域的政策要统一,要协同。我经常跟圈内的人开玩笑,我说你看双碳目标提出以后,谁动的最快?人行动的最快,两个不低于的考核,各种概念先造出来,让银行研究这些东西。包括像什么生物多样性。实际上,产业层面很多的基础,数据的基础,信息的基础,都是缺失的,所以银行很难做无米之炊,横向的非常重要。

    纵向是什么?就是连续性,或者说可预期性,不能朝令夕改,不能说今年出这个政策,明年又改了,这方面用行话说,就是政策风险怎么规避,你要给市场有一个可预期性。

    最后一个,可持续性,无论什么政策,必须要想到这个政策是不是可持续,是不是内生性可持续。简单说,把银行监管政策来说,你让我无止尽的,这么快的增绿色信贷的增速,我总有一个阶段是没法这么快的,基数升高以后,我还有风险考量,怎么可能永远保持这么高的增速呢?从监管的政策,导向方面,你两个不低于考核,是不是合理呢?这个一定要从可持续的角度,这个政策要长期形成力量。

    总书记说,要系统性思维,要长期思维,具体到政策制订上,这两个原则一定要坚持下去。

    我就分享这些,谢谢。

    张晓蕊:在过去一个多小时,经过大家的深入交流和分享,我们也对可持续投资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见解,我们圆桌讨论就要告一段落了,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和参会者的关注和热情,坚持到了五点半,我们下面简单总结一下,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认为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家不断努力和持续关注。一方面我们作为业内的参与者,大家需要多交流多分享,一起献计献策,另一方面,我们作为一些专业机构要不断加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希望在可持续发展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和力量,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参与,今天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未来能源科创大赛
    新华社客户端专访
  • 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专访北京大学能...
    近日,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FEC2023)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举行。新华社客户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 、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进行了专访。 [详细]
  • 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专访中国能源网...
    9月13日,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FEC2023)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举行。新华社客户端对中国能源网董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秘书长冯丽雯进行了专访。 [详细]
  • 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专访通威新能源...
    9月13日,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FEC2023)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举行。新华社客户端对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进行了专访。 [详细]
  • 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专访海克斯康智...
    9月13日,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FEC2023)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举行。新华社客户端对海克斯康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能源行业分院院长封善斋进行了专访。 [详细]
  • 精彩瞬间
    媒体报道
  • 中国新闻网: 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举办 院士共议绿色能源发展方向
  • 经济日报: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 光明日报: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召开
  • 中国能源报: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全球CTO论坛成功举办
  • 中国改革报:绿色 持续 共生 向新——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FEC...
  • 中工网: 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举办 院士共议绿色能源发展方向
  • 中国环境报: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FEC2...
  • 科技日报: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FEC2023)召开
  • 中国电力报: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顺利召开
  • 中国网财经: 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FEC2023)顺利召开
  • 中国科学报: 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在常州召开
  • 中国经济信息网:绿色 持续 共生 向新——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F...
  • 环球时报: 绿色 持续 共生 向新——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FEC...
  • 扬子晚报: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FEC2023)在常州武进召开
  • 华夏时报: 绿色 持续 共生 向新——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FEC...
  • 中国经济网: 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召开
  • 新华网江苏频道: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在常州武进召开
  • 武进新闻: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继承传统 拥抱未来 青年论坛举行
  •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绿色 持续 共生 向新——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
  • 常州日报: 常州: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召开
  • 现代快报: 未来能源大会首次离京为何落地武进?
  • 蔻享学术: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相关法律 | 会员注册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1999-2021 北京中能网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